本報專題 驚醒官員/ 吳揆指示研究:水庫淤泥當建材
更新日期:
2010/06/15 04:11
本報五月石門水庫系列報導中,針對超量淤積訪問諸多學者專家,率先點出淤泥非廢土,可再利用燒成綠建材。吳揆上週在院會聽取經濟部「加強河川野溪及水庫疏濬方案執行情形」報告後,亦補充前中興大學校長顏聰曾告訴他的專家意見,提出淤泥變建材的政策指示。
經濟部表示,加強河川野溪及水庫疏濬方案,原預定在今年六月底前完成六千五百萬立方米的疏濬量,已提前於今年五月十九日達成目標,這也是過去年疏濬量的二至三倍。
台灣輕質骨材技術 業者探詢
吳揆表示,由於短期大量疏濬,即採即售,目前南部已有土石供給過剩現象,但疏濬工作不能停歇,經濟部應加速土石儲備中心(土方銀行)的建置作業,發揮調節土石供需功能。
中華輕質骨材協會秘書長、中興大學土木系主任陳豪吉表示,自由時報石門水庫專題見報後,超過二十家營建商、建築技師、建材行主動向協會探詢,希望了解台灣輕質骨材的技術能力及供應能力。
陳豪吉表示,過去十年來,中興、淡江、東海、成大、台科大訓練了許多博碩士生研究輕質骨材,這些人才都可投入市場,「技術能力絕對沒有問題」,關鍵在於國內市場還沒有建立,建商還是習慣從國外進口,尤其是中國大陸。
從事石門水庫淤泥燒結輕質骨材研究的三奕科技副總陳成吉表示,自由時報石門水庫專題見報後,他接到國內許多建築業者詢問電話,業者說看了報導後,才知道台灣也有能力燒結輕質骨材,不必仰賴國外進口,行政院長日前做出正面回應,對於默默從事淤泥再生利用研究的業者鼓勵很大。
政院宜積極立法 帶動風潮
但環團認為行政院還沒有捉到重點,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林長茂表示,一般砂石每立方米四、五百元,輕質骨材每立方米三千元以上,若沒有政策引導,大多數建商仍會選擇比較便宜的砂石。他建議,內政部營建署、公共工程委員會也要研究比照日本作法,在建築法規中明訂重大工程、超高大樓或大型橋梁興建時要加入「輕質骨材」,如此建商才會採用。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