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5.5萬座位國家體育場 快淪最大蚊子館 [台灣的蚊子恐怕沒那麼多,可能需要進口.2013/10]

0 意見

5.5萬座位國家體育場 快淪最大蚊子館

四年前世界運動會在高雄開幕,環跑式煙火在主場館上空璀璨綻放,沸騰人心。當激情消褪,這座國際級場館轉為沉靜、冷清,不斷有「蚊子館」的質疑。
高雄世運會主場館是國內首座可容納四萬名觀眾的體育場,世運會後更名「國家體育場」,規模是台灣最大,必要時觀眾席可增至五萬五千席。
當年請來知名的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贏得多項「第一」榮耀;只是,再多「第一」的光環,都掩蓋不了中央地方、藍綠政治角力下的營運陰影。
高雄世運風光落幕,高雄市府爭取國家體育場的營運管理權,二○一一年六月由行政院移交,並允諾前三年每年補助四千萬元營運費。
高市府體育處統計,接手後前兩年各辦十九及廿一場活動,今年共排五十二場,包含七場免費觀看的「星光電影院」,每場頂多千人;而萬人以上活動僅五場,大型活動的使用率偏低,要坐滿四萬個觀眾席的機會少之又少。國家體育場上班人力減至六人,被民眾譏為蚊子館,中央補助明年五月喊停,活化體育場的任務挑戰高市府。
體育處國際體育組組長郭展宏說,體育處已盡力「節流」,因體育場多用途,不像棒球場、田徑場用途單一,且內外規模近十九公頃,管理相對複雜。
國際賽事顧問、樹德科大助理教授劉永元說,國外奧運等級的大型運動場,後來幾乎都成為職業運動基地,韓國首爾蠶室綜合運動場等,都藉頻繁賽事、食宿及周邊商品建立商業規模,撐起場館營運。
他說,相較之外,國家體育場顯然陷入「跛腳」的惡性循環,亟需解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