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別「日本第一」傳奇 大國墜落 高素質人民 縱容出最無能政客與政府
作者: 《遠見雜誌》撰文=梁旅珠 | 遠見雜誌 – 2012年3月8日 下午9:57
相關內容
放大照片告別「日本第一」傳奇 大國墜落 高素質人民 …
台大外文系畢業的梁旅珠,過去十幾年來因為喜愛日本,經常拎著行囊到日本觀光旅行,每年幾乎1/4的時間在日本度過。最後甚至在東京購屋置產,有了一個定居住所。並有二本著作《我和我的那些日本朋友們》、《日本夢幻名宿:溫泉、美食、建築的美好旅行》,描述在日本的見聞與感想。
大學畢業後梁旅珠曾主持台灣第一個國際旅遊電視節目「世界真奇妙」(後改名為「繞著地球跑」),後來成為台北市忠孝東路上知名百貨公司明曜百貨創辦人媳婦。而明曜百貨正是日本平價服飾優衣庫(UNIQLO)在台灣的旗艦店。因此她與優衣庫社長柳井正有多次深談機會,了解日本企業領導人對日本未來的憂心忡忡。
在《遠見》雜誌策劃日本311地震一周年之際,特邀梁旅珠撰寫她的日本印象,許多獨家的個人長期觀察,讓人對日本的現況有更深了解。
2011年秋天的京都,意外的不像往年那般擁擠雜沓,有些觀光點甚至像淡季一樣冷清。走在年年排名第一的「紅葉名所」東福寺,難得看到通天橋上依舊擠滿了賞楓人潮,但耳邊只有遊客互喚拍照和保全指揮路線的聲音,卻聽不到過往楓葉季不絕於耳的讚嘆聲:「綺麗?~~紅葉!」
少了日本女人那誇張上揚的軟調詠歎歌頌讚美,去年京都的楓葉季就這麼黯然落幕了。11月底,向來是京都紅葉的高峰期;每年秋冬之際為期兩週的觀光大拜拜,讓和台北差不多大小的京都湧進驚人的觀光潮。但暖秋冷鋒遲遲不來,讓該帶進人潮加錢潮的楓葉無法轉紅,竟逕自在枝頭上焦枯了。
該冷不冷的殘秋熱烘烘,但日本近20年最強冷鋒卻在今年1月底2月初報到(最低溫零下42度),帶來六年以來最大雪量。全國各地因豪雪發生多起交通事故,連名古屋也下大雪,數百台汽車就在路上拋錨,造成交通大打結。
日本全境除了沖繩之外幾乎都在下雪,不少人在剷雪時摔死或被屋頂掉落的積雪擊斃;秋田的玉川溫泉有三人在山中祕湯旅館的岩盤浴帳棚內,被山坡滑落的積雪活活壓死。
日本的社會和經濟現況,就像這一波寒流一樣冷颼颼。持續低迷20年的景氣眼看又將會有第三個十年,而日本也被迫面對中國正式超越,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事實。
30年前在東京一碗拉麵要價650日圓,但就在這一兩年,低價連鎖餐廳已經相繼為荷包日薄的上班族,推出了一份290日圓的牛丼或拉麵。更慘的是,去年3月的東北震災和海嘯帶來了前所未有、更不知從何解決的核災,徹底震碎了日本人民對國家的信任和民族自信心。
2011年3月的東北地震後,我曾於6月到東京一趟。使館區和洋人最愛的六本木到麻布十番一帶,以往夜間和週末時滿滿都是洋面孔和外國口音,當時卻全部消失了。一家熟識的TEMPURA店老闆告訴我,地震後有兩個月時間幾乎沒什麼客人,有一天甚至來客數掛零,是他開店幾十年來第一次碰到的情況。而我,則是他三個月來第一次進店的外國客人。
儘管一年後的現在,原本在日工作居住的外國人逐漸回籠,觀光客人數也緩步回升。但日本各地動輒5級以上的地震不斷,連研究機構都頻頻預言關東大地震即將來臨,使得觀光業依舊慘澹。連年不況加上地震核災打擊,即使不是災區的鄉下觀光景點狀況也很糟,商店街凋零頹敗,不少地方政府都快破產了。
日本第一傳奇落幕:產業虧損,政府無能
坐在京都的計程車上,原本不多話的司機聽說我來自台灣,臉上瞬時添了笑意,語氣中多了點親切和放鬆的感覺:「喔,原來台灣和中國都說『中國語』。」問他311震災後,生活和生意有受影響嗎?不料他卻沒頭沒腦的回我一句感慨:「再這樣下去,日本人就快變成中國人的奴僕了!」
日本的計程車司機是站在國家窗口看著外界的一群人。日本人普遍因外語能力不足而怯於接觸外國人,但計程車司機則由於業務需求,即使言語不通,也常被迫載著外國人趴趴走。
尤其在京都這樣的觀光大城,司機每天接觸到的國際觀光客很多,眼界和感受自是與一般從不接觸外來資訊的市井小民不同。他們的年齡層約從40到70歲,正是一生眼睜睜見證國家經濟和運勢從峰頂跌落谷底的一群人;曾經,他們和全世界的人一樣,相信過「日本第一」,以為從此日本將引領世界潮流。
80年代末期,我在美東念研究所時,正是日本站在泡沫頂端,傲視全球不可一世的時代。1988年到1989年,整個華爾街的金融從業人員都得學會拿筷子,把一片片生魚和著醬油和嗆鼻的芥末吞下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