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嗚咽後勁溪 痛到老農心坎裡
作者: 黃奕瀠╱調查採訪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12月15日 上午5:30
相關內容
看相片
後勁溪是高雄橋頭地區的「大地之母」,農民仰賴並利用援中港圳 …
中國時報【黃奕瀠╱調查採訪】
正午時分,近60歲的方姓農民忙著整理田埂,看到記者便笑說,這幾天媒體都因後勁溪問題來這裡採訪,「但這已經是老問題了,不是今天才有。」後勁溪長年汙染,即便是大量稀釋、水質監測過的圳水,都髒到當地人不敢赤腳下水,手不敢觸摸。雖然多次反映,但政府長年公權力不彰,甚至因廠商累犯而引來偏袒財團之疑,讓民眾徒呼負負。
「我們為了灌溉要繳水租,怎能給我們髒水?」方姓農民說,多年前,農民群起抗議後,僅得到免繳水租的報償,但他們想要的是乾淨用水。他仍記得過往引自後勁溪的圳水相當清澈,田裡青蛙、泥鰍活躍的情景。
水汙染 政府早知道
曾經魚蝦悠游的後勁溪,何時變調的呢?當地人皆回答幾十年了,約莫是1960年代中油在後勁溪上游設廠,帶動周邊石化業發展而生的變化。
全長21公里,流域面積約73.45平方公里的後勁溪發源於大社觀音山,與曹公圳合流後,成為後勁溪主支流。前者經大社工業區,後者經台塑仁武廠、中油等工業區,至下游後又經過楠梓工業區。這條被工廠包夾的河川行到最後,透過仕龍圳和援中港圳流入了橋頭、梓官等農業區,灌溉面積為1569公頃。
對農民來說,水是切身相關的生計問題。1942年次的橋頭農民李水龍直說水是黑的,赤腳下水小傷口都會發膿,政府早就知道汙染嚴重性,「如果汙染太嚴重,農民都要去當遊民。」
政府當然早知農業用水汙染的問題。高雄農田水利會每年都會取曹公圳360多萬噸的水稀釋後勁溪的農業用水,在後勁溪的兩個圳道還設了5個水質監測點,除了依規定一年2次初驗外,還增加4次複驗,「因為後勁溪水比較容易有問題。」灌溉股長陳朝興說。若水質有疑慮,便會發文農業局、環保局等機關加強稽查。
臭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