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校說再見…難如拆清境民宿
作者: 林志成╱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12月17日 下午1:13
中國時報【林志成╱台北報導】
孫運璿當年強調私立大專院校對我國教育很重要,但現在一些私校卻面臨招不到學生。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表示,私校退場跟清境農場民宿問題一樣難解;元智大學校長張進福建議,政府應讓優良私校合理調整學雜費,擺脫「路邊攤式」廉價大學的命運。
編按:教育是百年樹人良心事業,民國67年至73年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時,提出許多先進教育主張,跳脫傳統窠臼,當下教育陷困境,值得借鏡省思。
本報特邀請前教育部長、現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及前行政院政務委員、現元智大學校長張進福,進行精采對談,由本報副總編輯郭石城引言,兩校長暢談孫運璿教育政策與現代教育的連結與差異,為台灣教育找活路。
數量過多 稀釋資源
孫運璿認為私大在我國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政府透過各種補助,改善他們的設備及師資。但來到現在,私大成為我國大學數量過多、稀釋教育資源的元凶,加上少子化問題,許多私大面臨退場。
黃榮村表示,我國大學達148所,其中6成是私大,主要是85年到89年間有將近50所專科升格改制成學院或大學所造成。105年時少子化浪潮吹向高教,一些私大恐招不到學生,勢必要退場。
「私校退場後的財產處置,跟清境農場的民宿問題一樣,不易解決。」
黃榮村說,依法令私校是捐資興學,一旦退場財產要充公;但實際上不少私校董事會將校產視為私人財產,不願放手。內政部提出私校退場可拿回部分土地,社會恐不會接受,私校問題依舊難解。
均平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