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牛不敵大陸狼?陸企正漸漸取代台廠...一位長居深圳的外商高階經理人比喻,台灣人太溫和,就像一頭頭台灣牛,只要吃一點草,就可以撐好久;陸幹不一樣,他們積極,力求表現,敢衝敢要,就像一匹匹嗜血的狼。他更形容,台灣幹部跟大陸員工,就像一個穿西裝的,遇上一個穿蓑衣的,人家(陸幹)已經站在田裡,不怕髒,台幹還要捲袖子,脫鞋子才要下田去,已經來不及了。深圳科技業台商、外商、陸企台籍幹部、老闆,他們長居大陸,往返兩岸,用親身經歷,帶來第一手觀察。從機場到市區,就可見識深圳的繁榮,到處是高聳入雲的嶄新大廈,交通更堵到不行,物價也漲翻天,一碗炸醬麵18元人民幣(約台幣88元),一份辣椒炒肉快餐要40元人民幣(約台幣196元),看板上出租公寓租金動輒5000元人民幣(約台幣2萬4500元)起跳,都比台北生活水準還要高。當地經營手機代工廠的台商劉俊偉回想,20餘年前,深圳僅是小漁村,現在一個月沒有3000元人民幣(約台幣1萬4700元)請不到工人,「工資漲了10倍以上!」陸企挺自家人 逐漸取代台廠地位到深圳打拚7年有成的敦泰電子董事長胡正大形容,大陸就兩個字可形容:「大」和「快」。第一是地方大、市場更大;第二是做事速度驚人、果斷、敢嘗試,相較之下,台商顯得保守,常要左看看、右想想。從供應鏈、企業文化、薪酬,三大角度看台灣與大陸在電子產業的消長,不少人難掩落寞:「差距正急速拉近中。」「大陸廠商,正在『取代』台廠地位,」一位富士康深圳龍華廠主管Allen(化名)直言。Allen因為工作關係,常能看到品牌客戶的採購認證清單,此消彼長令他心驚,「攤開HP、DELL等大廠認證的供應商名單,從十年前都是台廠,僅零星陸廠,現在有一半都是陸系供應商!」「手機裡本來很多台廠零組件,現在打開可能慢慢不是了,」Allen坦承包含觸控、晶片、機殼等關鍵零組件都能看見陸廠崛起。這是台灣IT產業的悲哀,也是現實,他感歎,現在大陸什麼都在漲,工資上漲,廠房、租金、貸款利息都在漲,但走一圈電腦展就發現,科技產品只有降價的,沒有漲價的,「每年品牌廠都要降低成本3~10%,當然訂單就會轉到價格相對有優勢的陸系供應鏈。」更何況「他們(大陸)自己人會挺自己人,會扶植自家供應鏈,」就以威脅到鴻海訂單的比亞迪來說,Allen舉例,之前一批鴻海主管,帶著300~400人投靠比亞迪,不僅一時帶走整條產線訂單,更讓比亞迪靠著做摩托羅拉跟諾基亞的代工練兵,「現在華為、中興的大單都在比亞迪手裡。」砸錢毫不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