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我見我思:北風與太陽 ◎何榮幸

0 意見
我見我思:北風與太陽 何榮幸寫於 2012年8月8日 20:30 · ◎何榮幸 【這是我在中國時報第一篇無法刊出的「我見我思」評論】 一、伊索寓言    大家都知道這則伊索寓言:北風與太陽舉行一場比賽,決定誰的力量比較強,能讓旅人脫下斗篷。比賽之初,北風聲勢驚人,令人畏懼,但北風愈是用力吹,旅人就把自己包得愈緊。北風無功而返後,太陽開始照耀,陽光溫暖,旅人則因為悶熱而不得不脫下斗篷。 二、台灣社會    台灣社會始終有一股力量,在漫長的戒嚴時期努力對抗北風。這股力量來自校園裡的教授與學生,來自校園外的知識分子與中產階級,更來自走上街頭的升斗小民與平凡百姓,經過他們的長期努力,終於迎來溫暖的太陽。儘管解嚴後的豔陽往往過於熾熱,但台灣社會還是慶幸送走了北風。 三、民主機制    解嚴之後,台灣社會逐漸形成民主機制,希望各行各業有權有勢的人,從政府到民間,只要是涉及公共事務、有能力影響社會的人,都能了解當北風固然很威風,但時間拉長一點,還是只有太陽能讓旅人脫下斗篷。人類總是健忘,任何民主社會都需要這樣的民主機制避免我們走回頭路。 四、媒體犯規   ...

旺中案內燒 中時副總編、正副總主筆離職

0 意見
旺中案內燒 中時副總編、正副總主筆離職 【聯合報╱記者彭慧明、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2.08.10 06:05 am   中時爆發離職潮,中時總主筆倪炎元、副總主筆莊佩璋近日申請退休獲准,副總編輯何榮幸昨天也請辭。何榮幸昨天在臉書上發表「第一次無法刊登在『我見我思』專欄」的「北風與太陽」,表達他與內部部分同事的心聲。 中國時報編輯部發表聲明指出,編輯部向來包容多元聲音,的確有一、二位同仁因個人生涯規劃等因素提出申請,編輯部正在努力溝通中。對於何榮幸的評論文章,編輯部有其內部考量,但「我們也尊重同仁在他個人臉書發表的意見」。 何榮幸在臉書上貼出文章,表達對旺中集團在報導反旺中事件態度的不滿。他表示,因為辭呈目前未獲准,自昨天起開始休長假,「北風與太陽」是他想為自己、以及還在中時奮鬥的同事發出共同的聲音。到昨天傍晚,這篇文章已經被轉貼超過七百多次。 中時記者游婉琪也因報社把她寫走路工事件的特稿,由三段加成六段,方向改為大罵學者黃國昌,遭網友人肉搜索,憤而辭職。 中天電視前總經理陳守國昨天也在臉書上寫下「不捨」,表達對中時現任資深媒體人離職、對旺中媒體集團引發的新聞風波的感慨。 陳守國說,一直覺得自己是時報人,雖然也離開過,仍然回來為公司打拚。但還是因為文化落差和對中國政策的對應態度與高層不同而離開,現在聽說中時內部近來有人寫信給總裁蔡衍明,希望透過對話進行體制內的改革和反省,結果「蔡董大怒」。 陳守國說,中時內部近來低壓籠罩、風雨欲來,不斷接到昔日中時同仁,「或激昂或唏噓的情緒反應」,他的內心有憤怒也有許多不捨,「這次感情難免失落,但理智告訴我,我不再是時報人!」 陳守國說,中時在追殺黃國昌的新聞處理上完全失格。蔡老闆面對指責,據說還認為內部不夠團結、力道仍不足。對蔡董的期待已沒必要,也認為時報品牌形象已模糊。 ※延伸閱讀》 ‧何榮幸「我見我思:北風與太陽」 【201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