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專訪》郭建中︰中國早收策略 迫台灣強項產業移入 更新日期:2010/06/21 04:11
記者鄒景雯/專訪
馬政府即將與中國簽署ECFA,淡江大學陸研所副教授郭建中受訪指出,ECFA的談判太過匆促,中國准駁「早收清單」的策略在迫使台灣強項產業移到中國投資;政府除了必須徹底了解對方的談判意圖,更應該關注簽訂ECFA有沒有符合原先設定的經濟政策目標?他並質疑,兩岸都是WTO會員國,可以充分運用WTO的協商機制,何須成立「兩岸經合會」?
記者問:政府已經與中國完成ECFA第三次協商,是否請你就現有資料提出初步分析?
郭建中:政府現在公布的資訊還不完整,因此會有幾個問題產生,首先,到底我們的早收清單是五百多少項?對方是二百多少項?究竟我們的收穫是一三○億、一二○億,還是一○○億美元都不知道,本來宣布中國是二十億美元,後來又說是三十億美元。數據的完整性很重要,沒有確切數據,需要持續觀察。
為什麼政府要局部釋放早收,而不和盤托出?大概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試探性的風向球作用,第二是談判過程有些爭議,雙方拉鋸,尚有若干困難的項目在談。不過,我希望下一步政府應該把更完整性的數據向國人公布,這樣比較好。
其次,這次有許多產業對列入早收有很大期待,但是現在初步的消息說汽車整車沒有放入;CNC數位控制工具機是我們的強項,也沒有列入,工具機業者非常失望,聽說他們要去找馬總統抗議;還有關鍵性石化產品,這部分例如PVC(聚氯乙烯)、PS(聚苯乙烯)、ABS(乙烯聚合物),還有PP(聚丙烯),這些除了PP是下游,其他大概屬於石化中游,前幾天台塑總裁王文淵說他快要哭了,這也表示原本預期很高但落空。
北京的理由是台灣現在的進口量很大,已經具競爭力了,所以不必放在早收,但是因為這些業者原有降低關稅的期待,現在發生變化,可能整個獲利情況需要再評估,此外,我比較擔心的是,現在政府要他們等第二波,萬一到時候又沒有,他們可能會把整個廠移到對岸去。因為中國不讓你放進早收清單,就是不願意你透過貿易來享受關稅減讓,你如果等不及,只好遷到中國去享有當地的優惠政策,這點值得關注。
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