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街道八三么的故事-為了「蓬萊米」 少將惡整少校
作者: 李金生╱金門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9月9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李金生╱金門報導】
古人說「食色性也」,解決性需求,也被視為與吃飯般同等重要。民國卅八年後,為了解決官兵性需求,國軍在金馬等外島及台灣本島,成立軍中樂園或特約茶室(八三么),讓軍人排遣寂寞。尤其金門有十萬大軍進駐,為免滋生糾紛,特約茶室不斷擴大規模。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後,八三么也出現對應的門聯:「金門廈門門對門、大砲小砲砲打砲」,橫批「井井有條」,十分有趣。雖然八三么已收攤廿多年,至今仍是人們的熱門話題。
曾擔任金防部直營福利站經理,並在政戰部政五組兼辦防區福利業務,負責「特約茶室」相關業務簽擬,及成立「特約茶室社會部」的地方文史工作者陳長慶,在他的《特約茶室》、《走過烽火歲月的金門特約茶室》等兩本著作,有忠實、權威的記述,他接受本報記者的摘要訪問。
陳長慶說,民國卅八年國軍剛撤退轉進金門,五萬多名官兵借住民宅、寺廟和宗祠,衍生許多糾紛,甚至發生強暴事件,衝擊純樸民風,這是成立「軍中樂園」的背景。
軍中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