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胡健森/台北報導
對於反服貿學生發動這場「太陽花學運」的初衷,以及號召了數十萬的「黑衫軍」走上街頭,在整個過程中展現出來的高度自制,完成這次堪稱完美的超大型群眾運動,絕對要給予肯定,特別是在經過非法侵入行政院的衝突事件後,學生們立即從中學到經驗,讓台灣的民主學習課程,又多了一份漂亮的紀錄。
但在學生們打著「民主」的旗幟,不斷高喊「捍衛民主」的口號時,是否應先回歸本質,重新定義什麼叫「民主」?
「民主」如果從字面上來論述,或許可稱為「人民為主體」,或者是「由人民作主」。如果是「人民為主體」,那麼「人民主體」外的「政府」,自然有其不容忽視的相對地位,以林飛帆、陳為廷為首的學運領袖,在這次學運活動中,顯然非常鄙視當前政府的功能及存在,那就先不談這一塊,否則衝突、對立性恐怕會非常嚴重。
那麼選擇以「由人民作主」來定義「民主」呢?雖然這可以讓學運的訴求好像位階更高、更具有正當性,但卻也凸顯出思維上的一種迷思。
簡單來說,在「人民作主」的「至高無上」標準下,立即衍生出的問題就是誰能代表「人民」?而這應該也是當「太陽花學運」不斷拉長戰線之後,逐漸引發出越來越大另一種不同聲音的根源。
在民主制度下,當皆為「國家主人」的雙方甚至多方發生衝突時,為了避免「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況發生,大家坐下來經由溝通、協調、最後彼此讓步,進而達成眾人皆可接受的妥協結果,這難道不是「民主」制度最珍貴的根本意義?
試著以淺白的例子來解讀眼前的這場服貿爭議,「無菜單料理餐廳」大家應該不會陌生,簡單來說,這種餐廳的經營模式,就是沒有固定菜單,而是由餐廳老闆或主廚全權作主,每天以剛採購到手的食材,烹調出非制式化的「今日菜餚」。
當顧客進入曾經是「票選第一名」的這家餐廳用餐後,當然可以對端上桌的菜色、味道、價錢,甚至主廚的料理手法表達個人的主觀意見,也可以傳達並影響親友,甚至公開質疑這家餐廳菜色難吃;但相對的,個人所不喜歡的菜色,或許正是他人讚不絕口的珍品佳餚。
在現行並無相關法令的規範下,即使個人對主廚手藝、菜餚內容充滿了負面看法,但並沒有權力要求主廚必須將採買食材的過程、價錢等一一報告,更無權要求主廚得重新烹煮一道菜色,並由顧客全程站在一旁監督、指點後才能上菜;當然,顧客也可以主張主廚提供的菜肴可能含有毒素,吃下肚將會致命,但這必須提出經過科學驗證,禁得起各方論辯的足夠事證。
更重要的是,顧客並沒有權力要求這家餐廳立即歇業,甚至直接交出經營權,但可以動用個人的影響力予以抵制,呼籲其他人以後絕對不要再選擇到這家餐廳來消費;講得更白一點,就是可以極盡所能,說服更多人在下一次民主制度的選舉中,不要將選票投給國民黨,但是抗議學生顯然還沒有足夠的正當理由及權力,要求這個透過民主程序所選出的馬英九政府現在就交出合法取得的政權。
其實這篇論述一直有個根本的「陷阱」,就是為什麼是由筆者「個人」來給「民主」下定義?並且大家還得順著這個由個人所定下的邏輯往下延伸思考?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發動學運的學生們大呼「政府違背民主」、「捍衛台灣民主」時,何以就成了絕對正確且不容挑戰的「民主標準」?而學生們所提出的訴求為什麼絲毫沒有任何的討論餘地?
要提醒的是,發動學運的意見領袖們,似乎是到了該思考退場機制的時候了,如果還是堅持所提出的訴求完全沒有轉圜討論空間,硬是要把這場學運帶入「有我無你」的地步,勢必讓另一方同樣主張「民主」的反彈情緒越來越大,進而激發社會的嚴重對立,日後會引發什麼樣的負面效應,恐怕不是光憑學生們一股愛台灣的熱血可以承擔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