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看:反核遊行想一想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3月11日 上午12:30
左看:非核後的幸福對策
非核家園遊行,讓20萬公民用雙腳擺脫長期被兩黨綁架的非核僵局。長期以來,在野黨迴避提出產業政策配套,更藉公投主文爭議謀政黨利益的盤算。至於執政黨和財團,則利用不景氣造成的阮囊羞澀,聯手以「核安可以控制、電價不能控制」來要脅人民。
面對要脅,台灣人民不應只是委屈含淚,以個人經濟能力高低,來回應非核後的高電價、低失活品質。我們更可藉著他山之石,來發展一個嶄新、幸福、足以挺直腰桿的新生活方式。
問題的答案,或許就在棒球經典賽的對手古巴身上。在車諾比核災發生後,古巴政府毅然中止已興建70%的核電廠。它與台灣同為北迴歸線上的海島國,老舊電網、颶風造成的停電一直困擾生活。然而,古巴政府卻透過「分散型能源供應」的政策,來降低天災、戰事風險與輸電耗損,同時投入區域型、中小型的再生能源發電。
在2005至2007年間,古巴達到18%的減碳成績,這不僅超過京都議定書的5.2%減碳目標,更同時創造9.5%的優異經濟成長率。更可貴的是,為了不犧牲經濟弱勢者的用電權,故基礎度數內用戶收費不變,超用才用累進費率。並透過能源產業的轉型帶動新就業市場。古巴之石讓我們在非核的大破之外,更看到爭取幸福生活的大立。
潘欣榮/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核安與電價的對決
當民間自主的反核遊行超過6萬人上街,其敲響核電喪鐘、終結核四廠的核安訴求,不斷發酵、爭取民眾響應。然而,在其高道標準的背後,卻必須面對嚴酷的電價挑戰,這挑戰並非僅是執政黨與財團老闆的危言聳聽,他更是一個科學理性下的事實問題。
我們承認核四當年未完成全廠設計前分別發包,加上2000年陳前總統的貿然停建核四,導致今日公信力薄弱的爛攤子。既然安全問題起因於技術,就應回歸到專業問題的討論,而非政治影射。而在公投過程允許專家間的辯論,公民暫且可各退一步,聆聽專業者如何解決核安及監督的問題。
倘若在多方專業評估下核安可以控制,則我們需立即面對電價是不能被控制的!以日本在福島核災後為例,因54座核電廠暫停期間,工業用電電價上漲20%,家庭用電漲15%,夏季尖峰電價甚至大漲4倍,又時值全球能源戰爭期間,故需斥資1兆台幣全球蒐購天然氣,更造成貿易赤字。至於有人喜愛舉德國限制核電廠新設來要求政府,卻忽略了德國具有承受高電價的產業國際競爭力、加上與鄰國併聯電網才辦得到。
身為台灣人,我們必須自問:面對內無自產能源、傳產轉型傷害經濟弱勢者就業、再生能源面臨鄰避抗爭,是否只有非核一途?
吳恆祐/社會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