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

台灣炒房10年經濟沉淪30年,這就是一場遊戲! [高房價.打房.房仲.土地增值稅.2014/02]

0 意見
引用自卡提諾 http://ck101.com/thread-2733676-1-1.html




avatar
7moonlight發表於 2013-5-28 15:40 |
1.台灣炒房



這波房價飆漲大約是從2002~2003開始。買下別人的房,然後再加價轉賣給別人。那為什麼可以賣得掉?因為新買主也是要轉賣給別人。

這個遊戲就叫做:「大家互相賣來賣去,看哪個笨蛋接到最後一棒。」

造成台灣兩高兩低的奇妙現象:房價高,空屋率高,房租低,薪水低。

炒房本來就是只能炒房價,租金是炒不起來的。租金這種東西完全跟薪水掛勾,因為台灣經濟緩慢退步,所以薪資跟房租也緩慢下跌。那因為台灣人在玩互相賣來賣去的金錢遊戲,所以房價大漲。

這個遊戲本來就不可能永遠玩下去,時間一到就會爆。只是這個遊戲可以玩很久,台灣就這樣玩了10年。只是因為大眾都是健忘的,有些人還真的以為可以玩100年。

那這個遊戲可以玩起來的原因就是兩點:利息太低,房屋稅金太低。

2.我已經買了房,為什麼還要繳房屋稅?如果不繳,房子就會被政府搶走。



這是什麼爛政府!房屋要繳稅,這因為政府要強迫老百姓不准浪費土地。不管房子有住人沒住人,每年都得繳稅給政府。如果房屋空著不用,就是浪費錢。正確的說,這世界上根本沒有買房這回事,所謂的買房,還是跟政府租房。

如果今天土地房屋不抽持有稅,那你就會看見老地主手上壓著一堆土地。不蓋房不住人,圍牆圍起來。死都不賣,也拿他沒辦法。

所以每個國家都會對房屋土地抽「持有稅」,就算不賣也要抽。而且這個持有稅一定要跟房價連動,房價漲稅金就漲,房價跌稅金就跌。

例如說這樣:買在鄉下的便宜爛地,價錢低,稅金也低。30年後政府在旁邊蓋了捷運站,土地大漲。所以持有稅也大漲。地主繳稅繳到受不了,到最後就會乖乖認命,改建成大樓收租。一口氣又可以多塞幾千人。

絕對不會有人敢浪費土地!想浪費土地,就是要花大錢來換。

3.台灣也有抽房屋稅啊?問題在那裡?

問題在於房屋稅根本不是照實際價格抽。而是用「公告現值」。所謂公告現值就是政府自由心證,說你家多少錢就是多少錢。

當然大家都知道,台灣的公告現值「遠低於」市價。而且「沒有」跟市價連動。所以台灣房屋持有稅金全世界最低。一般「推估」每年繳的稅金是房價的0.4%。如果是實價課稅的國家,通常是抽1~2%

也因為是用公告現值,所以每次政府徵收土地的時候,永遠會有屋主肉身檔怪手,死都不賣,因為公告現值徵收根本就是超低芭樂價。

但是不用怕!因為已經修法了。2012開始政府徵收土地要用市價。從此以後台灣政府是全世界最佛心的政府。徵收你家的時候,就乖乖用1000萬去買,但是你要繳稅的時候,政府就改口你家只值400萬,用這數字下去抽就好。

台灣真是全世界最好的政府,我感動到要哭了。

4.就算稅金低又怎樣?你這麼喜歡繳稅嗎?



稅金太低,就等於鼓勵老百姓浪費土地。建商買了空地,結果拖了10年才蓋房。等於是土地浪費了10年。

老爸留給我一塊地,是在台北車站旁邊的黃金地點。然後我蓋了透天厝,結果只住我一人,建商花大錢要買,但是我死都不賣!如果改建成大樓可以塞幾千人,但是我就是死都不賣!我每年都乖乖繳房屋稅,政府也拿我沒轍!這一樣也是浪費土地。

公告現值這玩意沒人敢動,你敢動就一定選不上。但是在房價飆漲10年之後,開始有一些老百姓突然變聰明了,要求提高公告現值。政府高興的要死,台北從2010開始提高。未來政府會不會繼續提高,值得觀察。

5.炒客口袋深不見底,買房都是現金付清。央行緊縮房貸效果不大。

觀念錯誤

炒客手上有1000萬,炒客不會去買1000萬的房屋,而是會買5000萬的房屋。因為剩下4000萬可以跟銀行借。等到房價漲可以賺更多!不借才是傻子,槓桿槓桿再槓桿!

央行新政策一出,貸款成數下降,自備1000只能買2500。你說有沒有效?以前買10個人頭可以買20間房,現在10個人頭只能買10間房。你說有沒有效?

6.奢侈稅效應

實施之前,大家都在質疑,奢侈稅不一定有效。因為奢侈稅只抽15%,那我漲價16%賣掉不就結了。接手的新屋主再漲價16%賣掉。這個遊戲還是可以繼續玩下去。結果沒想到炒客大批退場,統統收山不玩。完全出乎意料!

那剩下大批的笨蛋散戶手上還屯著空房,照理講半年賣不掉屋主也該死心降價。但是好玩的地方來了!奢侈稅不問賺錢賠錢,兩年內一律要抽。就算屋主賠售還是要繳稅。到最後每個屋主都做出一樣的選擇,就是房子先壓兩年,之後看看情況再說。所以你會看到有行無市的爆笑局面。這個月開1000萬,下個月就自動漲價變1100萬。

「但是房屋就是賣兩年賣不掉」

7.建商蓋新成屋沒有奢侈稅的問題,那建商降價脫手不就結了

觀念錯誤

台灣人買房不是自住,而是要加價轉賣給別人。所以建商不能承認房價跌。不降價是17層地獄,但是降價就是18層地獄。就算空屋10年賣不掉,不能降就是不能降。

8.買氣極凍之後,仲介應該喊跌,仲介要的是成交量,成交價高低是其次

觀念錯誤

再跟我複誦一次「台灣人買房不是自住,而是要加價轉賣給別人。」

如果房價跌了,你就不會買。明年房價會跌,那我明年再買不就好了。那後年又會繼續跌,我後年買更好。愈跌你愈不買。房價漲的時候是「價量齊楊」,但是跌的時候是「價量齊跌」。等到房價下跌,成交量會變低,不會變多。所以仲介永遠只能喊漲。

9.容積率亂象

買完土地之後,房屋不可能無止境的往上蓋。因為人不可能24小時永遠躲在房屋裡。政府會看週邊馬路夠不夠寬,附近的學校/公園/警察局/消防局夠不夠用。所以每塊土地都會有容積率的規定。

例如說這塊地100坪,建蔽率50%,容積率300%。那就代表有50坪不能蓋東西,要留院子。然後可以蓋到300坪,每一層樓有50坪,所以你家可以蓋到6樓。當然容積率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政府發放容積率太浮濫。例如說大廈頂樓有作花園,政府就多給一點容積,建商又可以多蓋幾層。大廈一樓開放給全體市民當作廣場,政府又多給一點容積,建商又可以多蓋幾層。

亂髮的結果就是居住品質超爛,明明馬路小的要死,旁邊卻有一棟20層大廈。

最好笑的是,台北市居然規定容積率可以「轉移」。例如說我在萬華有一塊地可以蓋300坪房屋,但是房屋被政府宣佈成古蹟。我家只蓋了100坪,結果政府說不准改建。那我200坪沒蓋到誰要賠我?所以政府為了補償地主,就宣佈地主的200坪空間可以賣人。

要賣也不是問題,而是台北市規定容積可以「遠距離移轉」。例如說萬華的容積可以轉到內湖。建商在內湖的大樓就可以多蓋200坪。

那這樣的話,我建議全台灣的容積都移轉到地價最高的信義區。信義區蓋滿1000層以上的超級高樓。然後其他地方全部都是空地,多爽!

10.都更亂象

台灣二三十年前的公寓都是5層樓以下。因為當年沒有實施容積率法律,你買多少土地就可以蓋到你爽!那為什麼建商只蓋5層,為什麼不蓋100層?因為法律規定6層開始就一定要裝電梯,而且當年台北沒這麼擠,多蓋也賣不掉。所以每家建商偷懶的只蓋5層。

二十年過去,容積率法律也實施了。事實上很多土地,容積率可以蓋超過5層的。地主提供土地,然後建商出錢改建成20層大廈。地主分一些房,建商分一些房。大家都有賺。也因為都更因素,舊公寓瞬間變成搶手貨。全新電梯大樓賣1000萬,隔壁30年舊房子沒電梯,結果賣1100萬。原來舊房比新房貴,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但這有個問題,不是每塊地都可以蓋20層,如果不行怎麼辦?而且法律還有規定建蔽率。強迫兩棟大廈中間要留空地。到最後地主舊房有30坪,但是分到的新房只有20坪。所以很多地主不願意賣。繞了一大圈。地價高的地點變成大樓,因為地比較貴,建商願意讓步。

到最後郝龍斌喊出新政策,會適度放寬容積率,讓地主可以一坪換回一坪。加速推動都更。結果口號一喊,都更死的更快,因為每個地主都自動漲價,以前1000萬就賣,現在我要2000萬才賣。

11.那如果建商不買怎麼辦?地主不就完了?

「明年房價會繼續漲,拖到明年我賺更多」「建商不買是建商笨,我有損失嗎?」「反正房屋稅很低,再拖10年我都跟你玩」

當然我們現在都知道,文林苑事件,建商跟市府吃相過於難看,造成都更已死。當初天價買舊房的,現在不知道怎麼辦。所以說郝龍斌是打房的一大功臣,應該頒個獎章給他,哈哈哈哈。

12.房價等同60年租金,所以應該租房?

奇怪?你租完60年之後,房子會變成你的嗎?那你還不買?

觀念錯誤

房屋不可能60年不維修。台北5層舊公寓,屋齡「才」20年而已,髒/亂/沒電梯,買個三房兩廳。結果這三房裡面兩房沒窗戶,你住的下去嗎?就是因為這樣,法律才會規定建蔽率,就是要強迫你留一些空地當院子,這樣你房間才能開窗。每個人都把房屋蓋到滿,窗戶是要開在哪裡?就是因為居住品質超爛,所以舊公寓的房租一直偏低,比電梯大樓低很多。好笑的地方在於舊公寓「房價」居然比新房還貴。

房屋本來就不可能住到60年,每個20~30年就是要大整修一次。而且住60年,房屋稅就要交60年。住100年就要交100年。就算你留給兒子,你兒子也要繼續交房屋稅。

所以買房沒有人抓60年。大多數國家都是抓20年租金。當然台灣稅金偏低,所以你可以多加一點,例如說25年。

13.那為什麼有人願意用這種高價買房?



因為他沒有要自住,而是要加價轉賣給別人。房價不合理,不重要。租金很低,不重要。房屋舊舊髒髒又沒電梯,不重要。反正只要找到一個笨蛋肯買,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14.那為什麼有人願意用這種高價買房「自住」?

因為他是笨蛋

15.日本炒房

日本在1980~1990是炒房的全盛時期。日本人玩法沒有比較高級,跟台灣一樣,就是大家互相賣來賣去。

後來1985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宣佈放手讓日幣升值。有些人會有一種錯誤觀念,美國大壞蛋強迫日幣升值,導致日本經濟垮台。這完完全全是錯的!甚至連某些教科書都這樣寫 (我建議你把書撕了)。

廣場協議不是只有日幣升值,馬克/法郎/英鎊都在升。為什麼只有日本爆炸?真正的關鍵點是日本政府做了太多蠢事。日本當年跟台灣一樣,貨幣刻意貶值,然後賣產品給美國賺錢。當然賣勞力不可能永遠賣下去,貶值也不可能永遠貶下去。所以日本才答應升值,正確的說不是升值,只是恢復原狀。

當然大家都知道,工廠會逐漸移出日本,日本一定要轉型。日本政府選擇把利息降到極低。企業容易借到錢,工廠出走潮會比較慢,失業率也比較低。但是老百姓不是借錢開公司,而是選擇借錢買股買房。股價房價雙雙暴漲。買房也不是自住,而是又回到了互相賣來賣去的金錢遊戲。

那個時候不是只有一般人買房,連銀行都跳下去買。台灣央行還會下令緊縮房貸。日本不一樣,你不想買,銀行還會打電話給你,拜託你借錢買房。一樣是房價暴漲,房租不動。日本當時還推出40年房貸。原來台灣抄襲人家20年前的點子,真是沒創意。

到了1989~1990,日本央行多次升息。也戳破了這個巨大的泡沫。一般是認定1991是反轉點。這次泡沫讓日本倒地20年爬不起來。日本陷入通貨緊縮。老百姓認為,房價只會跌,股價也只會跌,景氣只會變差不會變好,所以不願意花錢。每個人都在存錢。但是因為大家都不花錢,企業做的東西賣不掉,所以只好裁員減薪。因為減薪,所以更不敢花錢,惡性循環。

日本政府只能選擇舉債建設,「生」一堆工作給老百姓,大家有工作就敢花錢,結果無效!不管政府怎樣說破嘴,民眾就是死都不花錢。結果政府也沒新招可以用,只能繼續舉債,繼續建設。對日本民眾而言,理財只有兩種。一種是現金擺著。一種就是買債卷。因為股票是高風險不敢買,只敢買債卷,然後日本人又最愛買自己政府的債卷。日本政府每次都是發新債還舊債,但是每次日本老百姓都很捧場,都是瞬間賣完。外國人根本不敢買,只有日本人願意買。真是讓我想不透。日本現在的局面是房價太低,房租太高。但是老百姓就是不買。因為「明年房價跟房租都會一起跌」

16.美國炒房

由於美國早就實施實價登錄,實價抽稅,照理講房價很難炒。但凡事都有例外。美國金融法規放寬再放寬。到最後連收入不穩,信用差的人都可以借錢買房。因為可以借錢的人變多,房價自然漲。美國佬看到房價漲,又有一堆人跳下買,然後今天買明天就賣。又回到了互相賣來賣去的金錢遊戲。

1996~2007房價暴漲了10年。也是政府多次升息,2008正式破滅。

美國人炒法真的比較高級。美國佬真的是全世界最卑鄙的國家。一般來講房地產泡沫只有自己死,但是美國人例外。因為美國人把房貸包裝成金融商品,賣給自家美國人,也賣給外國人。整個包裝非常複雜,沒人搞得懂。主要精神就是銀行可以把房貸轉賣給別人。

例如說銀行借錢給小明1000萬,利息10%。但如果小明破產,銀行就要自己吞這1000萬的虧損。所以銀行把貸款轉賣給小英,銀行自己抽掉2%,小英拿8%。如果小明破產,那會由小英賠掉1000萬,跟銀行無關。也因為風險可以丟給別人,所以銀行也不會認真審核,隨便什麼窮人都借得到錢。

好玩的地方在哪裡?因為房貸已經包裝成「金融商品」,所以就跟股票一樣,是可以「放空」的,你如果有猜到2008的崩盤,你早就發了。

17.那小英幹麼買?小英是白癡嗎?

因為房價在漲,小明不可能會破產。反正房子賣了就可以還錢給小英。小明自己還大賺一票。

18.那為什麼美國銀行業倒掉一堆?不是都轉賣光了?

因為他們沒有真的賣光。因為房價在漲,銀行幹麼給小英賺?自己賺不是更好。

19.那為什麼台灣銀行業沒倒?

因為台灣銀行業根本沒去買。台灣政府對金融業一直秉持著一個原則,不求銀行賺大錢,只求銀行不會倒。美國次貸這種高風險的產品,政府是不讓銀行買的。

雖然說銀行自己不買,但是銀行代理國外的金融商品賣(ㄆㄧㄢˋ)給老百姓。 (台灣法規說可以賣,白癡法規......)

這就是所謂的「連動債」。

18.美國崩盤之後怎麼辦?

美國人看到日本的慘狀,所以做了一件教科書說不能做的事。第一步是利息降到0,第二步瘋狂大印鈔。

照理講印鈔一定會造成物價飄漲。但問題是美國是全世界最大消費國,如果產品不能買給美國等於自殺。所以一大票國家都跟著印鈔票。等於是通膨苦果不是美國自己吞,而是全世界平均分擔。

美國本來可能會衰退20年,現在回頭來看,竟然真的止血成功。美國佬真的很賤。

19.日本安倍的貶值救經濟有沒有效?

我個人認為無效。只會有短期小漲。然後經濟又會大跌回去。

理由很簡單,因為日本人跟美國人「個性」不一樣。日本人很愛存錢,但是美國人最愛花錢。日本儲蓄率本來就比美國高。而且日本不是崩盤之後立刻印鈔,而是慢了20年。民眾已經省吃儉用20年,就算政府說明天經濟會變好,也沒人會信。

20.所以說利息太低真是炒房的根源,原來兇手是彭淮南。

觀念錯誤

低利容易炒房,但不是「一定」。因為台灣經濟疲軟,央行當然不敢升息。升息之後企業倒一大票,一樣很慘。真正的關鍵點是老百姓有沒有在玩「互相賣來賣去」的遊戲。只要有這種情況出現,政府應該立刻用力打下去,叫你不准玩。

例如說日本已經維持0利率超過10年,但是日本房價還是照跌。因為日本人現在不玩「互相賣來賣去」的遊戲。就算政府送我錢叫我玩,我還是不玩。我就是要把錢放在銀行不動。

最完美的情況是利息維持低檔。但是政府出一堆新政策把房價打下去。但問題是台灣政府自始自終就是鼓勵炒房。

21.那這次炒房到底是誰的錯?

全體台灣人的錯。

既然政府鼓勵炒房,那你為什麼還要投給他?答案很簡單,因為你心中希望房價漲。也就是說,每天在版上喊跌的人其實是少數特例。台灣大多數的人是希望房價漲,只是那些人不上網罷了。

台灣大多數的人都希望趁著房價漲,撈一票就跑。「至於爆炸之後會多慘,干我屁事,反正我已經家財萬貫了」「你們這些笨蛋努力工作吧!哈哈!」

22.未來台灣怎麼走?



台灣儲蓄率接近日本,加上人口老化速度世界第一,加上台灣沒有印鈔大決。印鈔只會走向辛巴威模式,不會走向美國模式。陷入通貨緊縮的機率可以說是99%。(日本:台灣人真是我的好朋友)

房價跌/房租跌/股票跌/物價跌,但是你的薪水也在跌。

房價到最後會跟日本一樣,變成房價太低,房租太高。我是建議可買一間養老用。至於買第二間當包租公,要審慎評估。因為「房租房價明年都會繼續跌」。

密切注意政府法令,政府會不會提高房地產稅金?我不知道。但是稅金抽的愈重,房價就跌得愈慘。

買房的時候要把未來稅金也算進去,不要買了發覺扛不起。理財要保守,建議還是以低風險的債卷為主,股票少量即可。但是要謹記:「別買台灣國債,別買日本國債。」


無論在什麼遊戲中,只有勇於面對的人才會獲得報酬。遊戲雖然不是人生,但人生卻是遊戲。最糟糕的遊戲平衡度,不親切的NPC,前後矛盾的劇本。但是,能不能享受這個遊戲則在於個人。即使是垃圾遊戲,真正投入的話或許能感受到意外的樂趣,結束時反而會認為這是個名作也說不定。

轉自:PTT

台灣這家公司的員工待遇為什麼會這麼低? 如何解決台灣經濟的困境?by企業人士高飛鷂 [終於懂了.薪資22k]

0 意見

 from: http://www.igotmail.com.tw/home/39394
台灣這家公司的員工待遇為什麼會這麼低? 如何解決台灣經濟的困境?

by企業人士高飛鷂



我是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的董事高飛鷂。曾經創辦經營跨國企業30年,去過30個以上的國家,擅長策略規劃與品牌行銷。1992年起開始在對岸投資,2002年收成將公司高價賣給美國上市公司(所賣得的每一分錢都回到台灣)。

2004年半退休之後,曾被延攬到鴻海任副總經理,培養接班團隊。對鴻海,乃至台灣企業的問題,有很深入獨到的見解。



我現在已經退休,也不代表任何利益團體,我只希望能幫助台灣。

我對我以下的建言也絕對負責。



郭台銘說:“笨蛋,問題在經濟”,雖然不是衝著我,但我會很自信的回他一句: “

笨蛋! 經濟沒有問題!” 

不是喊口號 -《拼經濟,所以要拼公平正義》

CIA網站的World Fact上的統計數字顯示: 台灣人口全世界排名58,總GDP排名第20,前19名不是靠人口多,就是靠地大物博 - 沒有一個例外。

(這裡說的GDP是根據物價平準調整過的,比用官定匯率換算的更接近實際)

更令我們自傲的是: 臺灣人均GDP排名第28,如果去掉人口500萬以下的國家,則是排名13。

重點是: 我們的人均GDP,超過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和歐盟的平均值,當然還有韓國!

IMD甫公佈的競爭力排名,我們排名世界第七。

這樣傲人的成就,說明台灣經濟很好,競爭力很強,可是人民滿意嗎? 沒有。普羅大眾抱怨日子過不下去,因為他們的收入沒有增加,也看不到未來的機會。金字塔頂端的企業主、富人也埋怨政府沒有努力拼經濟。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問題在:台灣GDP高而人民收入不成比例的低,就像一家公司獲利很好,但是員工薪水卻是不成比例的低一樣,所以人民才會抱怨。這也就是前面開宗明義說的《所以要拼公平正義》。

如果政府可以看清這一點,就不能光以 “拼經濟” 或 “提高GDP”來回應人民對生活水準的訴求,尤其是不可以為了拼經濟就如傅高義教授說的 “無法避免過度依賴對岸”,進而威脅到我們國家的自主性。

台灣這家公司的員工待遇為什麼會低? 



我先用一個虛構的故事來描述我們國家在世界經濟圈裡的地位: 

《歐巴桑與大學生的經濟世界》

我是名牌大學的學生,住在學校附近學生公寓裡,大部分同學都克勤克儉,自己打理生活,從打掃洗衣服到煮飯做菜都自己包辦,不敢假手他人。 

我卻不一樣,我到處兼差當家庭教師,而把打掃洗衣服到煮飯做菜的工作外包給附近人家的中年沒有工作的歐巴桑(我們那年代是這麼叫中年婦女的)。因為當家庭教師賺錢多,我只要花我當家教賺來的錢的一小部分就夠請歐巴桑,甚至為了我過更好的生活,我請一個打掃的歐巴桑,洗衣服也請一個,請第三個就只燒飯給我吃。 

有時候,我沒有準時收到家教的薪水,手頭緊一些,為了讓歐巴桑們放心,我就寫了欠條給他們,她們也接受。經過一陣子之後,她們很相信我,甚至當她們之間標會或彼此交易時,竟然也以我的欠條代替鈔票,甚至有時候會把我的欠條當錢一樣存起來,我的欠條變成她們的貨幣。 

在我跟這些歐巴桑的世界裡,歐巴桑們努力為我工作以換取報酬,而我卻以我自己發行的欠條做為支付報酬的工具,居然也相安無事。 

慢慢的所有的同學都用和我一樣的方法-請歐巴桑做家事,過著舒適安逸的日子。

對應現實世界,大學生就是歐美國家,他們的欠條就是美元(或歐元),歐巴桑就是亞洲新興國家。大學生的工作就是科技、軍事,品牌行銷,還有一個很可怕的東西叫做“衍生性金融商品”;歐巴桑的工作就是所謂的“製造業”。 

亞洲新興國家,包括台灣與大陸,拼命製造產品來貢獻給歐美國家,甚至做到不惜血本,可是把東西賣了之後,換來的不過就是人家想印多少就印多少的欠條-美元(或歐元)。 

不僅如此,這些大學生除了拼命印欠條讓他們看起來購買力很強之外,又設置了一大堆障礙,像是配額制度、行業標準、認證制度讓歐巴桑們有階級高低之分(例如打掃的歐巴桑除非經過認證,否則不可以做燒飯的工作,反之亦然),還有更可怕的反托辣斯法,乾脆明訂歐巴桑們不可以組織同業公會,哄抬價格,讓他們沒辦法合作,競爭更加激烈。另外也製造許多題材,像是環保、人權、或智慧財產權等等障礙,讓歐巴桑們窮於證明自己既能夠服務大學生又不至於危害人類,或甚至毀滅地球,卻忘了該挑戰的是:憑什麼你大學生有特權印欠條,憑什麼你做的事就值那麼多,而我做的就只值那麼一點點? 

如此這般過了30年情況變成這麼糟…

大學生的毛利率:

Apple 40%

DELL 20%

歐巴桑的毛利率:

鴻海 4.0% 

宏 2.3% 

這群歐巴桑裡,有一個叫鴻海的很特別,很聰明(也很笨),她把做家事所需要的工具和消耗品都慢慢弄成自己做,又從鄉下找了一群比他更窮的親戚來幫忙。不但如此,他還把因此所降低的成本,統統用來降低價錢爭取更多工作。其它歐巴桑儘管埋怨,但為了生活也不得不跟著降價才能保住工作。所以儘管大學生能夠給的工作量就是那麼多,年年也隨大學生人數增加而有成長,可是這些歐巴桑們日子卻過得越來越辛苦。

終於有一天連這個歐巴桑居然在里民大會裡大罵里長說: 笨蛋! 問題在經濟。

各位,您認為這樣有天理嗎?我認為沒有。

台灣這家公司的員工待遇為什麼會低?

因為這公司就像上面的歐巴桑,從來都是靠幫傭賺微薄的工錢,早年是台灣質優價低的勞工隨便用就能賺錢,近20年來大陸的改革開放更給我們繼續賺這種 Easy Money的機會,所以只要工資夠低,能殺價搶單,企業就能賺錢,而不必在意行銷或研發,也不必考慮轉行搶大學生的工作。這種靠濫用廉價勞力,賤賣自己價值的企業裡的員工,收入當然高不起來!

所以我認為台灣政府應該努力做三種事來改善這狀況,並讓經濟成就可以分享給全民:

1.政府拼經濟,首先應認清我國在經濟世界裡不合理的地位,努力改善,不可怠惰。

我國在世界經濟裡的地位,就如前述的歐巴桑地位一樣,既不公平,也不合理。但是我們的政府與人民,卻一直俯首認命的順服,尤其可悲的是,我們的財經學者、官員,幾乎全盤接受西方的世界經濟觀,從沒想過挑戰這種不公平的環境,不公平的遊戲規則,完全就像故事裡的歐巴桑,連思想都被大學生牽著鼻子走,這就是政府的怠惰!

舉例來說,我們普遍接受“歐美國家是消費大國,新興國家是生產大國”這種基本概念;試想:你負責生產(做苦工),我負責消費(享受),所以只要我消費大國的消費能力或意願下降,你這些生產大國的經濟就不會好,也不該好。這世界到了21世紀,怎麼還有這種主人與奴隸式的分工法? 

舉例來說,美國政府以違反公平貿易的罪名,將奇美電的前總經理判刑送監時,我們的政府,就算承認美國法院的判決100%合理,可曾作態表示關切或遺憾? 

又如:面對歐債危機,我們只能消極因應,降低曝險以減少損失嗎? 為什麼不想: 世界都缺錢時,我們這坐擁有全世界第四多現金的國家,能不能利用機會賺一點錢呢? 應付未來的更不穩定的世界經濟情勢,我們是不是該設立主權基金,利用時勢賺錢同時也成為平準的工具呢? 

又如:復徵證所稅,為什麼把外資排除在課徵範圍外? 因為其他國家都是這樣,所以如果只有我們課外資的稅,外資就不來了? 真的只能想到這裡就打住嗎? 這也是怠惰! 設想您是外資的話,您是在意賺了錢必須繳稅呢? 還是賺錢容易比較重要? 報告總統,外資在台灣股市呼風喚雨、吃香喝辣,大口吃肉大口吸(散戶的)血已經不是三五年了,您會擔心他們為了區區一點證所稅,就放棄這全世界最容易賺錢的市場嗎?

又如:拼經濟,就是拼GDP嗎? GDP已經名列前茅,再怎麼拼,有意義嗎?拼經濟就是每一個企業都像鴻海學習,就像歐巴桑們向那聰明的歐巴桑看齊,垂直整合、吃苦耐勞,然後把利益全部送給大學生嗎?

我們的財經官員,包括立法委員,有人能think out of the box嗎? 從證所稅反來覆去修得荒腔走板來看,只恐怕連think straight的能力都有問題!



2.督促企業拼經濟,就不要濫用廉價勞力(包括對岸的),要懂得行銷技術,不要賤賣自己創造的價值。

前述的故事裡,歐巴桑個個看輕自己的價值,他們充其量只是在大學生所設下的遊戲規則中努力,彼此競爭(或互相傷害),而沒有轉行挑戰大學生的想法或勇氣。

台灣大多數的企業也是這樣,企業主,其實只是一直在海峽兩岸扮演“工頭”的角色而已,他們順著開放的時勢賺這種Easy Money少說已經20年,現在是您催促他們真正動起來做一個企業家的時候了。(您看郭台銘過去30年來只是重覆一個相同的經驗模式:殺價搶單 - 擴廠增人 - 殺價搶單 - 擴廠增人….,最近才開始認真想一些跟過去30年所做不一樣的事,不是嗎?)

如何讓企業不濫用廉價勞力呢? 政府上個月不是才說過油電價格不調漲,不但資源會被濫用,而且相當於用得少的人補貼用得多的人嗎? 勞力也差不多,只是兩岸勞力市場價格幾乎是決定在大陸政府手裡。所幸的是,大陸政府同樣想通了不濫用、不賤賣才是硬道理,所以從兩年前起就不遺餘力提高工資(此舉既可創造內需市場取代衰退的歐美市場,又能夠避免美國壓迫人民幣升值帶來損失,可是,我所接觸的財經學者跟官員,沒有人看出這些關聯),到現在大陸與台灣的工資越來越接近,也許政府可以要求下屬研究大幅提高基本工資的可能性吧?

其次說不賤賣自己的價值,各位可不可以先想像一下,如果鴻海倒閉了,台灣經濟會怎樣? 如果宏達電倒了,台灣經濟又會怎麼樣?

答案是: 

鴻海倒了,台灣經濟不會怎樣,只會更好。因為同樣的工作會有其他的競爭者(例如廣達、華碩、仁寶…)用比較高的價錢分著做,因此台灣整個產業鏈總收入會增加。

宏達電倒了,非常糟糕,代表歐巴桑挑戰大學生的工作失敗,台灣經濟要轉型更難了。

請政府瞭解上述之後,不要吝惜身段,多接觸企業界,要求這些企業配合您的政策,真的做出價值來拼經濟,而不是讓他們怠惰、濫用勞力資源賺easy money,卻要指責政府不夠努力拼經濟。



3.政府應該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讓全民無論收入高低,均能同等享受到高GDP的成果。

多年來我們政府創造出企業容易賺錢的環境,例如刻意低估台幣以增加出口競爭力,開放對大陸投資乃至開放陸資投資台灣,簽訂ECFA等等,造就了一些特定的賺錢企業和個人。可是這些國家政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與風險,是全民共同分擔。因此應該有租稅制度讓企業或個人所賺的錢,分享一部份給全體台灣人民,否則就是不公不義,社會M型化和對立只會更加嚴重。

例如:廣建捷運,使市中心與郊區同時都享受一樣的方便,也相當於擴大了房屋的有效供給,房價自然較平均,民怨就少了。(相較於此,廣建社會住宅則是個杯水車薪、事倍功半的笨主意)

又例如政府以公共資源提供托嬰及老人照護,解決這種無論貧富,早晚都會面對的問題。對一般人民而言,這方面的負擔減輕,不只是相當於實質上可支配的收入變多,也是大幅減輕了為人父母或子女的精神壓力,絕對可以提升生活滿意度。

另外我們有足夠的人才與條件,建構內容精采全面e化社會,讓全民幾乎不必花一文錢,就可以享受方便舒適的生活。我只舉一個已經存在的例子說明:台北的公車資訊系統,可以即時顯示每一班公車的位置,您可以想像這樣的系統,對GDP的貢獻微乎其微,可是它所提供生活上的方便與從容,可能是再高的GDP都換不到的。

此外我們已經看到政府想推動的證所稅、房地產按實價課稅也都是朝《公平正義》這方向去做!

以上是我以個人35年獨特的經歷所歸納出來的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