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知原料有價差 業者還貪便宜 更新日期:2011/05/27 09:55 本報記者施靜茹 國內發生全球第一宗塑化劑汙染食品事件,不僅危害國人健康,在全球化浪潮下,業者輸出產品賣到其他國家,讓他國國民也無端遭受牽連,如同多年前中國大陸三聚氰胺毒奶事件翻版,讓台灣顏面盡失。
廠商為了賺錢,昧著良心添加致癌的塑化劑成分,不知情的民眾統統吞進肚子,連嬰幼兒營養品都無倖免,甚至有人擔心吃下這麼多環境荷爾蒙,台灣會不會「絕後」?
此案牽連的廠商,公開道歉與送驗、回收問題產品。其實,熟知飲品市場運作人士透露,也有業者剛好趁此機會廣告,設計新產品重新上架,搶攻即將到來的夏日飲品市場。
當新產品問世後,民眾就可能逐漸淡忘這件汙染案。上游食品業者可能繼續故我,違法調製黑心原料,提供便宜貨給中下游業者,中下游業者明知原料有價差,卻冒風險選擇便宜原料生產產品,實在也難辭咎,不是開記者會道歉就夠了。
起雲劑可以合法添加在食物裡,受食品衛生法規範;環保署公告塑化劑DEHP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必須列管。
但是前者的罰款金額不高,業者根本不甩;後者,則相關單位未落實執行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取締,難怪台灣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