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誰在剝削勞工?

0 意見

        台灣的勞工不但生活愈來愈艱困,連勞退基金都快要破產了。誰該為這事負責?民進黨說:軍公教待遇太高,不公不義,吃跨政府,隱約影射是軍公教間接害慘勞工。到底是軍公教待遇太高?還是勞工待遇太低?讓我們用完整的數據來釐清這個問題。

尊重作者  麻煩連結閱讀



是誰偷走台灣的薪水?韓國高薪背後秘密



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

月薪25K養全家、孩子遭求償320萬,陸客團遊覽車司機之死道出「貧窮」如何殺人, [政府及社會如何多做一點?]

0 意見


謝孟穎

「貧窮」如何殺死一個人?45歲陸客團遊覽車司機陳俊男之死,便是其中一例:月薪僅2萬5千元卻必須獨力撫養2個孩子與老母親,他不敢休假,只敢在陸客團投宿台中時,利用夜間休息空檔搭計程車匆匆趕回家看孩子、睡一覺,隔天清晨5點又趕去工作。
努力養家的陳俊男,並不知過勞死風險正步步進逼,甚至會毀了這個家。今(2017)年3月6日,陳俊男因心肌梗塞死於駕駛座,隨後遊覽車失控撞上北海岸民宅,屋主險些遭輾過、陸客嚇傻,遊覽車、房子、屋外賓士車半毀。2個小學沒畢業的孩子與年邁母親頓失經濟支柱,到了8月,賓士車車主還向孩子求償320萬。
每則大眾看過就忘掉的新聞背後,都是一個個真實人生,而回顧陳俊男一生,誰也無法逃避這個問題:到底是為什麼,「好好活著」竟是如此困難?

養兩個孩子、房租9000、開刀10幾萬 月薪不到30K仍一肩扛下

攤開陳俊男過去勞保投保記錄,實在很難想像這般薪水怎樣撐起一個家。陳俊男原為作業員,薪資最低9千、最高1萬8千元,養活自己都有困難,還得照顧母親、在前妻要求下買房子背房貸。儘管來自中國的前妻在竹科擔任作業員、月薪2萬多,兩人相加月薪不到4萬,仍入不敷出。
2個孩子陸續出生後錢更不夠用了,於是陳俊男決定在2010年改行當大客車司機,月薪上升到3、4萬左右。似乎可以喘口氣時,前妻卻在2014年提出離婚,讓陳俊男放棄買房,與母親、孩子一起搬到月租9000元的公寓。

陳俊男過世後,老母親必須照顧2個孫子,大兒子今年才12歲(謝孟穎攝)
陳俊男過世後,老母親必須照顧2個孫子,大兒子今年才12歲。(謝孟穎攝)
一人負擔全家生活費、9000元房租加管理費、孩子學費、母親醫藥費、瓦斯水電,加上有些旅行社發薪時間不穩定、甚至發不出薪水,陳俊男只能不斷換工作、不斷借錢。
妹妹憶起一次母親髖關節開刀時,陳俊男也因多年開車壓迫坐骨神經、痛到幾乎無法行走而必須動手術。他咬牙借了10幾萬醫藥費,先把母親送去住院再獨自去開刀、僅休養1個月又上工,開刀前還不斷叮囑妹妹們:千萬別讓媽媽知道,我一個人沒問題。
對此,替陳俊男打過勞死官司的柯劭臻律師表示,多年駕駛遊覽車久坐而壓迫神經,這有機會被判為職業病,理應爭取職災保險、由勞保負擔部份費用;而在勞工保險局提供的「勞工保險職業病種類項目」中,也確實有相關規定。
但陳俊男的家人顯然不知道這些事,就連低收入戶資格也是陳俊男死後家屬才在律師提醒下申請。社會資源就擺在那邊,貧困家庭卻不知其存在,就算知道也不知如何爭取、甚至不敢奢望能爭到,這社會上還有很多「陳俊男」,一直換工作一直借錢、扛下大筆支出壓死自己,生病了也不敢休息。

不知過勞死風險進逼 承諾母親晚上會回家、早上10點命喪北海岸

從工廠作業員轉職為大客車司機,陳俊男一做就是7年,他或許曾以為勇敢轉換跑道可以讓生活穩定一點,但高度依賴中國遊客又必須離家環島跑透透的旅行社,讓他的生活更加疲憊,甚至將他推向死亡。
中國遊客人數一少,旅行社營運就出問題,曾有公司投保薪資僅1萬1千元,也有公司發不出薪水、入帳時間不定,逼得陳俊男只能一間接一間不斷換工作,而陳俊男待的最後一家公司、寶泰通運負責人陸姐表示,當初陳俊男還是千方百計拜託朋友介紹他去的:「因為我們家薪水好,我們家規矩啊!」
陳俊男或許以為大公司比較有保障,但現實總是殘酷。「我們這行有很多辛酸,妳不知道啦!只要一請假就會有人來遞補,你就變待班司機……」他曾經在電話中這樣跟妹妹訴苦。
因為害怕休假就成了待班司機影響收入,今年1月到寶泰通運上班後,陳俊男不斷接團,雖然很想回家和母親與孩子相聚,卻也只敢在陸客團行經台中的夜晚,趁旅客休息時搭計程車回家、隔天早上5點又匆匆起床出門。以陳俊男的薪水來說,搭計程車其實是相當奢侈的行為,但為了見孩子一面,他別無選擇。
母親還記得3月6日出事前一晚陳俊男打電話告訴她,明天旅行團會投宿台中豐原,晚上可以回家一趟,怎曉得陳俊男6日早上10點就魂斷北海岸,這承諾再也無法實現。

陳俊男車禍現場,地面留下長長的煞車痕跡(陳俊男家屬提供)
陳俊男車禍現場,地面留下長長的煞車痕跡。(陳俊男家屬提供)
當陳俊男為了生計不敢休假時,他並不知道死亡正步步進逼。當工作負荷量過重時,很可能促發腦與心血管疾病,陳俊男心肌梗塞發作很可能是肇因於過勞;而根據陳俊男家屬的委任律師柯劭臻提供資料、檢視公司微信群組記錄與行程表可見,他一團接一團連上46天班,確實有過勞死之嫌疑。
記者去電寶泰通運,負責人陸姐回應,「對,你說過勞,沒關係」,但也強調陳俊男出事前公司有給1天休假、還問他要不要回家,是他自己選擇留在台北。只是檢視陳俊男的行程表後可發現,他3月4日早上送一團陸客去機場後,5日下午又去接另一團,意即2天都有上班,這其實稱不上「休假」。

法律是弱者最後的武器 第一步是先開口求助

陳俊男過世後沒留下半點遺產,年邁母親必須自己一人撫養留下的2個孩子,大兒子才12歲。問起陳母「會不會很辛苦」時,她只是淡淡一笑回應:「遇到了,也沒辦法。」
遇到了,能怎麼辦?現實不允許陳俊男的家人繼續流淚,他們還有打不完的官司要面對,陳俊男死後200多天來,他們仍在處理一個個難題。
家屬控訴寶泰讓陳俊男連上46天班過勞死、想討一個公道,卻收到寶泰的存證信函,要家屬賠償車禍造成的數百萬元損失。8月23日,被撞壞賓士車的車主也向陳俊男的孩子求償,金額高達326萬9315元。
這326.9萬,陳俊男的孩子該賠嗎?家屬委任律師柯劭臻表示,就算車主對孩子求償勝訴了,法院也執行不到,因為陳俊男沒有遺產,孩子根本付不起,頂多要求寶泰依雇主責任進行全部或部份負擔;再者,根本問題在於遊覽車撞毀民宅前,陳俊男就發生心因性休克,是在喪失行為能力後造成的損害,依法亦無需負擔賠償責任。
若不是因為有律師協助,恐怕家屬仍在一片忙亂中,可能不知道過勞死官司該準備哪些資料、不知該申請低收入戶、面對高達320萬的求償更是不知所措。

據陳俊男妹妹表示,哥哥過世200多天來,母親仍不敢整理他的房間、一靠近就流淚不止(謝孟穎攝)
據陳俊男妹妹表示,哥哥過世200多天來,母親仍不敢整理他的房間、一靠近就流淚不止。(謝孟穎攝)
常有人說「法律無法保障弱勢」,但法律往往也是弱者最後的武器,問題只出在如何使用、會不會使用。貧困逼死了陳俊男,法律扶助卻讓陳俊男的家屬得以在人生溺水時抓到浮木。
當人碰上困境時,該如何讓他們開口求助、連結到社會資源?陳俊男之死並不只是一則看一眼就忘掉的新聞,而是我們生而為人就無從逃避的問題。


2017年9月16日 星期六

邪教檢查表

0 意見

信教信到像中邪一樣做出很多常人無法理解的事情,例如:
買千萬跑車送給「上師」、聽佛舞喝下奇怪的飲料、放生消罪障之類的。
這種宗教多半就是「邪教」。 要知道你接觸的宗教算不算是一種邪教? 就要出動《邪教檢查表》啦!
邪教整體而言有六大特色,細分成 19條,命中越多這個宗教是邪教的機會就越大! 快來檢查看看哪些宗教特別有邪教特色吧!
#分享即功德 救救執迷者
─── 是一切的答案 ───
─── 不可以被檢驗 ───
─── 是唯一的救星 ───
─── 孤立隔絕社會 ───
─── 要求絕對服從 ───
─── 吸金剝削贖罪 ───
.
─── 是一切的答案。───
🔵 彷彿找到過去一直在尋找的東西,他們非常了解你的失落。
🔵 當你一接觸,你對世界萬物就有了全新的看法。
🔵 世界觀非常簡單易懂,一目了然,並且可以解釋所有的問題。
.
─── 不可以被檢驗。───
🔵 很難掌握組織的全貌,也不允許你仔細思考或是檢驗。
你在組織中新認識的朋友會告訴你:「這很難用言語解釋,需要親身體會,要不要現在就過去看看?」
🔵 外界對於組織的質疑,反而被當作是正面的證明。
🔵 當你懷疑,會告訴你是投入不夠,或信念不足,是你自己的責任。
.
─── 是唯一的救星。───
🔵 有一個被膜拜的「大師」、「師傅」、「導師」、「X師」,只有他能知道宇宙或生命的真相。
🔵 這個組織的教義才是唯一真實的、永遠的智慧。
社會上的科學、理性思考等,都會被當作負面的、惡魔的或是不夠啟發。
🔵 這個世界即將遭遇大災害,只有這個組織才知道,要如何拯救地球。
.
─── 孤立隔絕社會。───
🔵 參加組織的人才是菁英,其他人都是病態與敗類,除非他們願意參加我們,讓自己獲得救贖。
🔵 組織會要求成員透過服裝、飲食方法、自有的語言、嚴格的人際互動關係,將成員隔絕在社會之外。
🔵 組織會要求你與過去的生活斷絕關係,因為這會阻礙你的成長。
.
─── 資訊轟炸獨佔時間。───
🔵 不斷賦予你許多工作,並佔去你所有的時間。你必須賣書、賣刊物、招募新成員、參加課程、靜坐靈修……
🔵 幾乎喪失了獨處的時間,組織中的某個人總會整天纏著你。
🔵 組織會要求你立刻參加。
.
─── 要求絕對服從。───
🔵 剝奪你對身體的自主權,對人格進行羞辱要求服從即可以消罪。
🔵 對你的性生活有嚴格規範,例如由「上面」替你選擇配偶、集體性行為或是完全禁慾。
🔵 組織要求你嚴格遵循教義與規定,這是唯一獲得拯救的機會。
.
─── 吸金剝削贖罪。 ───
🔵 表示透過供獻、奉獻大量財物可以贖罪、消災、積福、成功。


from: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295231&from=yahoo_rss

事件地平線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horizonspace/photos/a.2140936769465652.1073741830.2134866166739379/2405328313026495/?type=3&theater

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

日月光汙染後勁溪案更一審宣判 , (全判緩刑, 不用補救賠償嗎)

0 意見
 
2017/08/24 10:39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日月光排廢水汙染後勁溪,更一審高雄高分院24日宣判。廠務處長蘇炳碩依廢棄物清理法判徒刑1年4月、緩刑5年。廢水組主任蔡奇勳判1年6月、緩刑4年。工程師游志賢1年10月、緩刑5年。工程師劉威呈1年8月、緩刑5年。
2013年日月光排廢水汙染後勁溪喧騰一時,處長蘇炳碩等5人被依廢棄物清理法等罪起訴,一審時有4人被判1年4月至1年10月不等徒刑,且獲緩刑,僅工程師何登陽無罪,二審時5被告則全被判無罪,經最高法院撤銷發回,更一審今宣判,4被告刑度與一審一樣。(新聞來源:中國時報記者/曹明正)

2017年8月12日 星期六

W.C. (WC) 意思, 解釋, 翻譯

0 意見
就婉君啦, 網軍,

首座國人研發海用30公厘遙控砲塔 台北航太展前亮相

0 意見
▲金賓汽車11日發表首座國人研發的海用30公厘遙控武器站。(圖/記者呂炯昌攝影 , 2017.8.11)
▲金賓汽車11日發表首座國人研發的海用30公厘遙控武器站。(圖/記者呂炯昌攝影 , 2017.8.11)
2017「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覽會」17日將在台北世貿一館展出,11日下午首座由國人研發的海用30公厘(mm)遙控武器站亮相,可配備在海軍光六快艇與海巡艦艇上,更可在8級浪下遙控追瞄目標。
金賓汽車表示,花費25個月研發台灣第一座30公厘遙控武器站,命名為「EagleRex」,配備北約(NATO)30x173規格海軍Mk44鏈砲。EagleRex具日夜觀瞄、影像追蹤、全天候海對海、海對陸、陸對海的作戰能力。除了適用於陸基與岸巡部署外,主要可安裝於海軍各式載台,也可安裝在排水量50噸以上的海巡艦艇上。
金賓汽車總經理李大偉李大偉表示,EagleRex可安裝在光華六號飛彈快艇、沱江艦與海巡艦艇上,取代海軍目前使用的T75 20公厘機砲,彌補對抗與接戰能力不足的缺點,可在8級浪下遙控追瞄目標,用於近海防禦、反走私、反恐等任務,
李大偉指出,EagleRex研發成功是國防工業根植民間及《國防法》第22條之具體實現。他強調,30公厘海軍鏈砲主要技術獲得美方Mk44鏈砲原廠授權,零件也都在台灣生產,沒有使用中國大陸製零件疑慮,可以獲得的零組件直接採購,落實國防自主目標。
遙控砲塔好處是是操作人員不需暴露在外,能夠降低被攻擊的危險。《軍事連線》雜誌總編輯陳維浩表示,海軍艦艇使用遙控砲塔已成為現代趨勢。

▲首座國人研發的海用30公厘遙控武器站的操控台。(圖/記者呂炯昌攝影 , 2017.8.11)

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勞工平均年薪54.7萬元 130萬人屬低薪 打工族日增是低薪元凶

0 意見


鉅亨網 2017/08/09
財政部今 (8) 日公布「由財稅大數據探討臺灣近年薪資樣貌」研究報告,分析全國近千萬納稅人薪資所得,將台灣貧富、性別與世代差異具體量化,全年工作天數滿 180 天以上受雇人員,年薪資所得平均數從 2011 年的 51.2 萬元,漸增至 2015 年的 54.7 萬元,貧富差距倍數從 2011 年的 13.3 倍,縮小為 12.6 倍,然而,近四分之一、130 萬名勞工為低薪族,打工族日增是低薪元凶。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每年 7 月公布所得稅統計,一直是分析台灣貧富差距重要指標,財政部最新公布大數據研究,從納稅義務人中,篩選全年工作天數滿 180 天以上受雇人員,年薪資所得平均數,從 2011 年 51.2 萬元,漸增至 2015 年的 54.7 萬元;中位數從 37.5 萬元提高至 40.0 萬元,而中位數占平均數比重歷年約都在 7 成 4 左右,顯示其右偏分布之特性。
男性平均月薪約高於女性 9000 元 青年薪資成長低緩
從性別角度觀察,男性平均月薪約高於女性 9000 元左右,女性薪資約占男性之 7 成 7。若按薪資級距區分,男性以薪資 4-6 萬元組人數占比較高,女性則落在 2-3 萬元。
年齡別來看,則以 40 歲以下者增幅明顯較低,薪資成長皆不到 3%,相反地,41 歲以上增幅多近 1 成,顯示青年薪資低緩成長現象遠甚於其他年齡層。 
若比較公司規模與薪資規模關聯性,2015 年上市公司薪資中位數為 5.1 萬元,較非上市櫃的 3.3 萬元高出 1.8 萬元,也比上櫃及興櫃公司高出 0.8 萬元。顯示隨公司經營規模擴大,伴隨財務與會計制度的健全與透明化,其受僱員工的薪資待遇明顯有所提升。
公司聘雇員工人數,也與員工薪資成正比,10 人以下小公司其薪資中位數皆在 3 萬元以下,5 人以下微型企業薪資中位數最低,僅有 2.1 萬元,百人以上企業則均超過 4 萬元。
惟員工人數達萬人以上的大型企業並非薪資中位數最高者,主因其多屬電子零組件業廠商,部分聘用的員工屬生產線作業員,薪資水準相對較低,導致拉低整體中位數薪資水準所致。
電力燃氣業月薪最高 我國低薪族占 2 成 5
從職業別來看,2015 年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月薪中位數最高達 8.9 萬元,住宿及餐飲業等僅約 2.5 萬元。月薪百萬元者,七成集中於半導體、電腦製造、銀行、券商與保險等業。
各大業別中,有近半數其月均薪資所得中位數低於全國 3.5 萬元水準,其中又以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最低,皆落在 2.5 萬元以下,電力及燃氣供應業最高,達 8.9 萬元,主因其業內員工年齡相對較高,且其產業具有專營特性,故造就其薪資水準相對偏高。
而金融控股、基金管理、半導體、電腦及周邊製造業等,屬中位數高且業內差異大的類型,主因金融相關產業其薪資分紅多與金融商品操作績效有關,而半導體、電腦及周邊製造業等則因員工職務內容差異,如高端工程師與生產線上作業員,故業內薪資高低差異較大。
若參酌 OECD 薪資水準指標設算,薪資低於中位數三分之二屬低薪族,我國低薪族占比 2 成 5,與近年勞動市場部分工時的「打工族」人員日增有關,但隨基本工資調升與景氣回溫,占比漸下降。其中低薪族多屬非上市(櫃)公司與 40 歲以下年齡層,集中在勞力密集與計時人員多的業別。

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

航空工程師解祕10大空難 一連串「人禍」令人無語

0 意見


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
僑居美國多年、最近剛從洛克希德馬汀公司退休的航空工程師王立楨。從小就是空軍迷,後來成為著名的中華民國航空史專家,曾經訪問過大批現役與退役空軍飛官,替陳燊齡、唐飛、陳文寬等航空界耆宿作傳;也常受邀返台,向年輕一輩的空軍官兵,講述前人的英勇事蹟。
王立楨最近的新書《飛航解密》則回歸本行,舉出過去全球發生的十起重大空難,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以說故事的筆法,讓讀者覺得身歷現場。
這十起空難分別是:
※被無關緊要的小事影響:
1972年12月29日,美國東方航空L-1011客機降落時墜毀。
※紀律廢弛:
2004年10月14日,美國尖峰航空CRJ200客機引擎熄火墜毀。
※「我以為」造成的可怕後果:
1996年5月11日,美國超值航空(Valujet)DC-9空中起火墜毀。
※不當節省成本變成無解局面:
2000年1月31日,美國阿拉斯加航空MD-83墜海。
※應注意能注意卻未注意:
1978年9月25日,美國太平洋西南航空波音727降落時撞上小飛機墜毀。
※缺乏精鍊基本知識:
2009年6月1日,法國航空A330在大西洋墜海。
※很久以前犯了一個小錯誤:
1985年8月12日,日本航空波音747撞山。
※未按標準程序維修:
1979年5月25日,美國航空DC-10起飛時引擎脫落墜毀。
※設計瑕疵:
1989年2月24日,美國聯合航空波音747機艙破裂,9名乘客被吸出機外。
※「差不多就可以」:
2001年8月24日,加拿大越洋航空空中漏光燃油,最後成功迫降。
王立楨提及,幾乎可說所有的空難都可說「人為錯誤」,所謂的人為錯誤不一定是飛行員,可能是設計的瑕疵,也可能是維修、裝載或航管的錯誤。當意外在空中發生時,有時候的確嚴重到完全無解的地步;但更常出現的情況,是飛行中出現一些小意外故障,但是飛行員的處置不當,一連串的錯誤不斷累積,最後就釀成大禍。
● 嶄新廣體客機墜毀 只因一顆燈泡
近年的空難新聞中,經常可以看到,調查人員質疑失事飛機的「座艙資源管理」(CRM,Cockpit Resource Management)是否出問題。CRM這個名詞是美國聯合航空公司於1981年率先使用,意指必須有效率地利用駕駛艙內的人力資源,以因應各種狀況,避免造成所有飛行員都關注同一件事而忽略其他狀況。
例如1972年的東方航空空難,「主角」是一架機齡只有四個月的洛克希德L-1011三星式客機,卻在降落邁阿密機場時墜落在附近的沼澤中,機上176人死了101人。調查發現,這架價值數千萬美元的嶄新客機,「死因」居然是因為一顆價值12美元的燈泡!
原來當天夜晚東方航空進場,放下起落架時,鼻輪的指示燈卻沒有亮。當時駕駛艙內有四個人(正副駕駛、飛航工程師,以及一位搭便機的維修工程師),大家卻把焦點放在研究燈泡到底有沒有故障。機長在過程中不慎碰觸到駕駛盤,導致自動駕駛解除,飛機就在無人操縱的情況下,以淺角度逐漸下降。此時外界漆黑一片,看不出離地愈來愈近,又沒有人持續關注高度表指數。航管人員雖然發現飛機高度降低,但認為組員應該曉得狀況。直到最後發現高度太低,已經來不及反應。
這起事件除了使得航空公司開始正視,駕駛艙內的三位組員(現代客機簡化至兩人),彼此的分工職掌,必須要有明確的界定,例如由誰主飛,由誰負責對外聯絡、注意周遭狀況等。此外在美國聯邦航空署(FAA)的要求下,地面接近警告系統(GPWS),從1974年起成為民航機的標準配備。
● 對系統一知半解的飛行員
2009年,法航A330客機由巴西里約飛回法國途中,卻在大西洋上空神秘失蹤。由於在三萬多呎的巡航高度,即使發生緊急狀況,應該也來得及呼救,因此外界一度懷疑是恐怖攻擊。法行與空中巴士花了近兩年的時間,才在海底找到殘骸,並將黑盒子打撈上岸。分析內容才發現,不但不是恐怖攻擊,甚至連飛機故障都談不上。
現代客機大部分的飛行過程中,都是以自動駕駛系統操作,只有起降等少部分時機,才需要飛行員「抓駕駛桿」。由電腦控制的自動駕駛系統,指定與動作可以比人手操作更精準,也使得飛行過程更平穩舒適。但如果飛行員對系統不瞭解,就可能釀成大禍。
原來在飛行過程中,飛機的空速管一度短暫結冰,由於沒有速度資訊,因此自動駕駛立刻跳脫。當時負責主飛的副駕駛,接手後卻一直握著駕駛桿向後「帶桿」,使得機首揚起,最後導致速度太慢而失速(stall),也就是升力不足、飛機開始掉高度。
從黑盒子資訊發現,駕駛艙內前後出現高達74次的失速警告聲,飛行員為何卻都沒有注意?因為一般正常情況下,飛機失速後機首應該會下垂,但是機頭卻始終保持上揚,完全不是失速狀態應有的姿態,使得其他資深機師誤認為,電腦可能發出錯誤警報。不曉得真正原因是,緊張過度的副駕駛,始終死命向後拽著駕駛桿,導致飛機雖然失速,卻始終維持機首上揚姿態。
結果,這架飛機一路維持乍看像是爬升姿勢,其實不斷向下跌,因為時速已經低到不足100海里,從37000呎一直掉到海面。其他機員終於瞭解問題所在時,剩餘高度已經不足以挽救。從座艙錄音中發現,距離墜海前不到五秒,這位副駕駛說了最後一句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維修圖省事 釀史上單架飛機最慘重死傷空難
1985年日航JL123航班撞山事件,全機524人只有4位生還,創下單架飛機失事最慘重的死傷數字。飛機失事的原因,是由於這架波音747於1978年一次落地時仰角過高,導致機尾觸地摩擦損壞。波音公司維修時打鉚釘的方式錯誤,導致承受力不足。接下來七年不斷起落,機艙內外的壓力差的應力造成金屬疲勞,最後終於爆裂,由加壓機艙衝出的氣流灌入垂直尾翼內部,導致尾翼也爆破飛脫,更一併扯斷所有液壓管路,使得飛機失控墜毀。
1979年美航AA191航班的DC-10客機,從芝加哥歐海爾機場起飛,就在拉起機頭升空時,左翼發動機突然脫落飛走。飛機墜毀在機場外,全機271人都死亡,外加地上兩位民眾。調查結果發現,由於航空公司自作聰明,發明出以堆高機來拆卸引擎的方式,但是在將引擎掛架以螺栓固定在機翼上時,堆高機無法把引擎對準每一個螺栓孔的位置,因此多少需要一些「蠻力」才能上緊螺栓,如此一來導致結構受損,終於導致在起飛時斷裂。
1996年超值航空VJ592,則是在貨艙中攜帶了一批空的「氧氣罐」(Oxy Cannisters)。然而飛機上的緊急氧氣,其實並非靠一般的鋼瓶來提供,而是利用化學藥劑合成,過程中除了釋放氧氣,也會產生高熱,因此四周會有隔熱裝置。從飛機上取下之後,也要套上安全帽栓,以免藥劑混合發生反應。
當天VJ592的貨艙裡,載了一批另一架飛機上拆下的過期氧氣製造器,但卻沒有套上帽栓,裝載人員也沒注意到危險性。結果在飛機滑行與起飛的顛簸中,部分氧氣產生器就被啟動,高熱引燃了紙箱等包裝材料。由於貨艙是全密閉空間,即使失火也會立刻因氧氣耗盡而熄滅,但這次卻不斷源源製造氧氣,導致機艙內火勢一發不可收拾。駕駛員即使試圖緊急返場降落,但半路上就失控墜毀。
● 前人慘痛教訓 後人警惕改善飛安
工作幾十年來,搭機在全球飛行飛行無數次的王立楨說:受到職業影響,自己搭飛機時,往往會很「觸霉頭」地想起,過去發生過的種種飛航意外:如果這時貨艙門飛脫導致座艙失壓,飛行員要如何處置?或是管路漏油,剩下燃料已經不足飛到目的地,要轉降什麼地方?如果貨艙起火了,自己逃得過一劫嗎?
但他還是很清楚,相對於其他交通工具,民航機其實還是最安全。根據CNN在2015年,統計過去五年美國境內所有交通事故,發現每10億英里造成的死亡人數,最高的機車是217人,小汽車5.75人,民航機是0.06人,火車0.47人,捷運0.24人,公車是0.14人,飛機只有0.06人。
王立楨也提到,在經歷多次失事的慘痛教訓後,目前的飛機設計已經比過去更安全,航空公司對飛行與維修人員的訓練也愈來愈紮實。不過,不可免還是會有空難發生,因為百密難免一疏,正如英文諺語所云:Accidents do happen!(意外總是會發生)
他不忘補充一句:「幸好,那種機率微乎其微!」

2017年8月5日 星期六

簡說-經濟運作模式, 影片 - 懂了這些之後 才知道如何去賺錢

0 意見

七分鐘帶你讀完《富爸爸窮爸爸》



比特幣的真相(6分鐘開始)




2017年8月3日 星期四

她被父母的愛囚禁19年 崩潰上網救助網友 -- [教養真是大工程, 早點學習這技能吧]

0 意見
很多十幾、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常覺得自己的父母親管太多、管太寬,似乎快要讓他們喘不過氣,一位女網友就在網路論壇Dcard感嘆發文表示,「自己被父母親的愛綁架了19年!」她承認自己確實是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雙親感情融洽,家裡也沒出過什麼亂子,而她又剛好是同輩間唯一的女生,自然得到更多長輩們關愛的眼光,不過這樣也讓她覺得壓力很大。

「從小我就很少跟同學們出去玩,父母很要求我的成績,所以假日都在家裡念書,也沒參加學校的任何社團,雖然很羨慕其他人繽紛的高中生活,但也沒有跟父母反抗什麼。」高中畢業那年的暑假,有次她跟很熟的朋友去家裡附近的麥當勞吃到晚上九點多,回家後爸爸超爆氣,還諷刺她說「妳還知道要回來喔!」

一名女網友覺得父母親對她的愛的表現方式,讓她喘不過氣來,不知如何是好,上網求助網...
一名女網友覺得父母親對她的愛的表現方式,讓她喘不過氣來,不知如何是好,上網求助網友們。圖/報系資料照


高中畢業後迎來另一場惡夢


後來她考上一所不錯的國立大學,原以為被父母拘束的日子終於可以得到解脫,沒想到後面還有更可怕的事。她舉例說,一星期只跟朋友出去三次,而且都是白天出門,晚上一定會回家吃晚飯,結果第四次被媽媽罵翻,認為她出去太多次了,那次她的門禁是下午四點,之後就沒再出去過了。

另外,比方像剪頭髮,她只不過想把頭髮再修多一點,剪到大概肩膀的長度也被媽媽罵說,「要剪那麼多乾脆不要剪」,但卻說不出任何不能剪短的理由,讓她不禁難過說「真不知道剪個頭髮也可以讓家人不爽。」

不過後來她還是決定把頭髮剪短,想當然爾,學校放假回家,她自然是被媽媽臭罵一頓,連原本說好家人要一起去嘉義旅行也不去了,種種瑣碎小事引發的怒火讓她直接跟媽媽說「妳一定要把氣氛搞成這樣嗎?」、「回家怎麼會是無止盡的責備?」


沒辦法穿自己想穿的衣服



至於她的爸爸則是對女兒的穿著很有意見,而且似乎到了超級保守的地步。她表示,自己絕對不能穿領口過低的衣服,V領的也不行,不能穿淺色上衣怕內衣顏色會更透,太短的短褲也不行,就連一般的運動短褲也無法接受,

她表示,父母親總是說我這樣不好那樣不行,這個不准那個不可以,卻永遠給不出一個能說服我的理由,小時候還會傻傻接受,現在有自己的想法了,要怎麼再無條件接受?現在的她每次回家只能「繼續裝乖」,因為父母不能接受跟高中不一樣的她,「但那不是我,爸媽你們知道嗎?」

不少人同情原po,也紛紛在底下留言說,「完全可以體會你的感覺,為什麼只是跟同學出去玩也不行?也沒做什麼奇怪的事,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不吃檳榔,但是只要跟同學出去太晚回家就得面對一張臭臉,到現在要升大二了,連跟同學去跨年的經驗都沒有。」


還有人建議她應該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就算他們打斷也要繼續講,講完為止。「畢竟妳不是他們的所有物或者東西,不要成為他們想要妳成為的人,妳是妳不是傀儡,不要受任何人操控,因為他們是爸媽所以還是聽他們的話嗎?這也不是孝順,別會錯意了」網友認為父母許多做法或許為孩子好,但是經常保護過頭了。

4歲女孩探望前世婆家 一件震驚世界的輪迴轉世案

0 意見



來源:前瞻網
這是一個著名的輪迴轉生事件,發生在印度。儘管世界上數不清的轉生事件基本都大同小異,但這個事件卻非常典型,前後經歷了嚴密的調查和驗證,甚至連趕來打假的人都改變了觀念,認為輪迴轉世確確實實是存在的。
轟動全球的輪迴轉世案(資料圖,與本文內容無關)
印度少女轉世:一個震驚全世界的輪迴案
1902年1月18日,印度馬圖茹阿(Mathura)居民查特爾布吉家添了一個女兒,取名拉吉·白(Lugdi Bai)。拉吉是個虔誠的信徒,很小年紀就曾去過好幾個地方朝拜。在一個朝拜的過程中拉吉受傷了,為此不得不在馬圖茹阿和在阿格拉治療。拉吉長到10歲就許配給了當地的小店主克達爾那司·查烏比(Kedarnath Chaube)。
克達爾那司迎娶拉吉時已經是第二次結婚,他的第一位妻子已經去世了。克達爾那司在馬圖茹阿有個布匹店,還在哈得瓦有家分店。拉吉長到10歲就許配給了當地的小店主。拉吉第一次懷孕是個死胎,做了剖腹產。當她第2次懷孕時,丈夫擔心她出現危險,於是把她送往阿格拉的政府醫院,1925年9月25日,經過剖腹產,拉吉生了個兒子。然而9天後的10月4日,23歲的拉吉因健康狀態惡化而死去。
1926年12月11日,在德裡一個叫次若瓦拉·莫烏拉(Chirawala Mohulla)的小地方,巴烏·讓·巴阿杜·馬圖爾先生(Babu Rang Bahadur Mathur)添了個女兒,取名薩娜提·迪芙意(Shanti Devi)。薩娜提外表和其他女孩沒有分別,不過她一直到4歲時仍然不愛說話。當她在4歲後有一天突然開始說話時,一開口卻嚇壞了一大家子,因為4歲的她竟然談論她的「丈夫」和「孩子們」,彷彿突然變成了另一個人。
4歲女孩語出驚人 回憶前世自稱轉世
她講自己的丈夫在馬圖茹阿有個布匹店,他們有個兒子。她煞有其事的說自己是查烏比家的妻子。薩娜提的話雖然令大家嚇一跳,但是她的父母認為這些都是孩子瞎說,不以為然。可是薩娜提卻一直反反覆復這麼說,甚至還講出了她在馬圖茹阿和丈夫生活中的許多細節,這倒令她的父母開始憂心了。
偶爾吃飯時她會說,「在我馬圖茹阿的家裡,我吃過很多種糖果」。有時母親幫她穿衣服,她會講自己過去穿過的衣服樣式。她還提及自己丈夫的3個特點:膚色很白,在左頰上有個大瘤子,看東西要戴眼鏡。她還說她丈夫的店在德瓦卡迪什(Dwarkadhish)廟的前面。她甚至詳盡描述了自己如何從分娩到死去。
當她6歲時,父母對她所說的一切感到憂心且手足無措,於是請教了家族裡的一名醫生,這名醫生聽到這個只有6歲的小女孩竟然能如此詳細地講述許多複雜的外科手術過程,徹底驚呆住了。於是謎團更加深了。薩娜提的父母開始意識到這可能是她對上一世的記憶。
前世丈夫接到書信 隔世夫妻再會面
薩娜提在日漸長大,她開始要求父母帶她回到馬圖茹阿前世的家。可是她一直到8、9歲都從未提及丈夫的名字。在印度有一個風俗,就是妻子不能叫出丈夫的大名。哪怕父母特意追問,薩娜提也只是紅著臉說能認出他來,即使這個時候她也絕口不提丈夫的名字。
某日,一個叫巴布·比薩那坎德(Babu Bishanchand)的高中老師的一個遠親,對薩娜提·迪芙意說,要是能說出她前世丈夫的名字,他就可以帶她去馬圖茹阿。這個誘惑促使她使出很大的勇氣,用耳語般的聲音說出了:帕那迪特·克達爾那司·查烏比(Kedarnath Chaube)。於是比薩那坎德老師給帕那迪特·克達爾那司·查烏比寫了一封信,詳述了所有薩娜提·迪芙意講過的話,並邀請他來德裡會面。
拉吉的丈夫克達爾那司收信閱讀後,在回信中肯定了其中的大部份內容,並且提出他有一個親戚就住在德裡,叫作帕那迪特·卡那吉馬拉(Pandit Kanjimal),他提議請他的這位親戚與小女孩先做一個會面後再說。在這次會見中,薩娜提·迪芙意與卡那吉馬拉一見面就認出卡那吉馬拉是她前世丈夫的表兄弟。她跟卡那吉馬拉講出了自己在馬圖茹阿的家的一些細節,並且還說出拉吉曾經在某處埋藏了許多錢。當問及是否願意坐火車親自到馬圖茹阿的家裡去一趟時,她肯定地說:只要他們能帶她去。
認出前世故舊絲毫不差 母子相見淚如雨下
會面令卡那吉馬拉先生感到震撼,於是他特意去了一趟馬圖茹阿,親自說服克達爾那司到德裡拜訪。1935年11月12日,克達爾那司帶著現任妻子和拉吉的兒子那伏乃爾·拉爾(Navneet Lal)來到德裡。
第2天,在卡那吉馬拉先生陪同下,他們到了薩娜提·迪芙意的家。為了誤導薩娜提·迪芙意,卡那吉馬拉先生故意把克達爾那司介紹成是拉吉丈夫的哥哥。薩娜提·迪芙意聽到後羞著臉站到一邊。別人問她為何這般。
她沉穩地低聲說,「不,他不是我丈夫的哥哥。他是我丈夫本人。」接著對自己的母親德斯般德烏說:「不是告訴過你嗎?他皮膚白皙、左頰耳畔有瘤子。」接著她讓母親為客人做飯。母親問要準備什麼,她說丈夫喜歡土豆填薄煎餅和南瓜汁。聽了這個克達爾那司楞住了:這正是自己最愛吃的食物。於是克達爾那司問她可否講出什麼不尋常的來,這樣才能完全相信她。薩娜提回答說,「好啊,咱們屋後的院子裡有口井,我常在那洗澡。」看到前世的兒子那伏乃爾,薩娜提看上去似乎深受打擊,抱著比自己大一歲多的那伏乃爾她的眼淚就奪眶而出。
她讓母親把自己所有的玩具都拿出來給那伏乃爾。但她太激動了,等不及母親起身就跑去拿來玩具。克達爾那司問她為何一眼就能認出那伏乃爾是自己的兒子,拉吉去世時兒子還只是個9天大的小嬰兒啊?薩娜提解釋說兒子就是她的一部份靈魂,心靈之間沒有阻隔。
前世丈夫消除懷疑 轉世妻子難續前緣
飯後,薩娜提指著克達爾那司的現任妻子問:「為什麼娶她?我們不是說好了,你永不再婚了。」克達爾那司未答話。
在德裡期間,克達爾那司發現薩娜提·迪芙意的舉止在很多方面都很像拉吉。離開德裡前的那天晚上,他請求單獨同她談談,過後說他已經完全相信薩娜提·迪芙意就是自己的第2任妻子拉吉的轉世,因為她提及的很多事只有拉吉才知道。
原來那天晚上會面時,只有克達爾那司、他的現任妻子和拉吉的兒子小那伏乃爾3個人與薩娜提在屋裡,小那伏乃爾很快就睡著了。克達爾那司問薩娜提是何時患上關節炎不能起身的,是如何懷孕的,這些極為隱私的事情除了他和拉吉之外別人是絕對不可能知道。薩娜提於是詳細的講述了他們之間的整個過程,這使克達爾那司再不懷疑,薩娜提的前世就是他的妻子拉吉。
11月15日,克達爾那司要回馬圖茹阿了,薩娜提·迪芙意很難過。她懇求父母允許她跟他去馬圖茹阿,可是遭到了拒絕。
震驚社會引發關注 甘地親自委派調查
薩娜提·迪芙意能記得前世以及與前世丈夫、兒子會面的故事,很快就被傳媒獲得,進而舉國皆知,一些知識分子開始對此感興趣。著名運動家甘地聽說這些後,親自打電話給薩娜提·迪芙意,倆人進行了交談,甘地甚至邀請薩娜提到自己的修行處居住。甘地還親自任命了一個15人的委員會來對薩娜提進行研究,這個委員會的成員有國會議員、國家領導和媒體成員。委員會說服薩娜提的父母與他們一起去馬圖茹阿。
1935年11月24日,15位委員會成員與薩娜提·迪芙意和她的父母、連同薩娜提的弟弟一起啟程,這一大群人浩浩蕩蕩前往馬圖茹阿。委員會匯報的情況大致如下:
火車到達馬圖茹阿後,她變得很高興,還說當到達馬圖茹阿時德瓦卡迪什的廟門都關了。她的原話是:「Mandir ke pat band ho jayenge。」這是典型的馬圖茹阿當地土話。「到達馬圖茹阿後吸引大家的第一件事發生在月台上。當時薩娜提依偎在母親德斯般德烏的懷裡。這時著迎面而來的人群中有一個穿著本地民裝的老人,薩娜提開始注意到這位老人,薩娜提的父母知道她以前從未與這位老人見過面。當問薩娜提是否認得那老人,她立即過去極盡崇敬地接觸這位陌生老人的腳,然後站立在一側。問她何故,她俯在母親德斯般德烏的耳邊說,此人是她丈夫的長兄。
原來這位老人叫巴烏·拉末·查烏比,確實是克達爾那司·查烏比的哥哥。這神奇的一幕發生的如此之自然,把在場的各位驚得目瞪口呆。」
探望前世婆家回憶往事 前生記憶絲毫無差
委員們帶薩娜提坐上一輛輕便雙輪馬車,在她的指示下驅車行進。一路上她向大家講述她那個年代發生的變化,都很正確。她還認出了她曾提及的一些重要的路標,儘管薩娜提從來都沒有來過這裡。快到她說的家時,她從車上下來,注意到人群裡的一個長者。她立即上前擁抱,告訴大家說這是自己的公公,事實確實如此。
當她走到自己的屋子時毫不猶豫走了進去,並找到自己的臥室。她認出了許多自己的舊物。問她「jajroo」(廁所)在哪兒,她說出了在什麼地方。問她「katora」是什麼意思?她正確說出意思是薄煎餅。這兩個詞都是查烏比家族的土語,外人不會知道。
薩娜提要求到她與克達爾那司一起居住了好幾年的另一間房子。她毫不費力就找到了那裡。這時委員會成員、博學家內依·拉末·薩爾馬問她在德裡提過的那口井。她馬上跑到後院一處地方,卻困惑地發現沒有井。即使這樣,她仍確信地說這裡曾經有口井的。這時克達爾那司走了過來,在那個地方搬開一塊石板,原來石板底下就是一口井。
問到拉吉藏的錢藏在哪裡?薩娜提·迪芙意就帶著大家上了二樓,大家看到有一個花瓶,但裡面卻沒有錢。可小女孩死活說錢就在那兒。後來,克達爾那司承認自己在拉吉死後拿走了錢。然後大家到了拉吉的父母家,在那裡起初她把拉吉的姨媽認作母親,但很快就糾正了錯誤,說她是姨媽不是母親,並坐在了姨媽的腿上。她接著認出了拉吉的父親和母親,母女二人當場痛哭失聲。
薩娜提·迪芙意還被帶委員們到德瓦卡迪什廟,還有其它她曾談起的地方,幾乎她說過的一切都確鑿無誤。薩娜提回到前世家中後,見到了一些當地婦女,她還想起了一些前世的朋友並詢問她們的近況如何。而且,薩娜提還提到好幾個女性的名字,說她曾借錢給她們,經過核實這幾個女人都承認的確如此。這一切令在座的各位無不感歎唏噓。
薩娜提與前世親人們相見時的情緒反應十分強烈,遇到父母時突然大哭的情形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委員們感到將薩娜提·迪芙意帶到馬圖茹阿是完成了一個重大使命,只是不得不強迫她同前世的父母再次別離。親眼目睹這一切的委員們深有感觸的說:能夠忘記前世真是一種幸福。
委員會的報告吸引了全世界,從30年代中開始,有來自印度各地和世界各國數百的研究者、各類學者、教徒以及政界顯要、心理學專家、哲學家等飽學之士前來研究,包括美國以研究輪迴而出名的的晏·史蒂文森教授也調查過薩娜提的轉世故事,他們確證屬實。
轉世事件經受證實 生命輪迴不可思議
不過也有人來「揭批打假」,例如一個有名的批評人士司徒·羅耐斯傳(Sture Lonnerstrand)聽到此事後,興沖沖從瑞典趕到印度要「打假」,但是經過調查,他給出的結論是:薩娜提·迪芙意「是完全解釋得通的和完全經受了證實的轉生的事例。」
可以說薩娜提·迪芙意的例子是一件調查研究得十分徹底的事件,強有力地啟示了輪迴轉生的千真萬確。

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年輕搞小三拋妻棄子 老了子女拒扶養

0 意見


三立新聞網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屏東一名年近杖朝之年的陳姓老翁,年輕時曾經營唱片事業,因貨財廣殖而五路亨通。但卻不安其室,最喜拈花惹草,拋妻棄子分居30多年。但赴中國投資失敗後,債台高築;晚年更是飢寒交迫,這時才想起子女,但被子女拒絕供養。而髮妻狀告法院,訴離獲准。
50多年前的1963年,陳男與吳妻結婚並育有子女3人。陳男生財有方,經營唱片生意蒸蒸日上,一舉成為唱片大亨。有錢後的男人,就只想著作怪。首先與弟媳的妹妹暗通款曲,但事機不密被妻子得知,賠錢了事。但陳男卻毫不退縮,在外遇的偉大航路上不斷前進。後來又勾搭上自家女性員工,不僅僅買房給小三金屋藏嬌,還懷上小孩瓜瓜墜地,使陳男欣喜若狂,居然拋棄正宮和嫡子,離家與小三逍遙快活。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然而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男子在90年代與其它台商一樣,抱著雄心壯志到中國投資,不料慘遭滑鐵盧。回到台灣後,本打算在唱片業捲土重來,但唱片業已日落西山,轉型失敗的陳男積欠下大筆債務,無償還能力。想當年錦衣玉食的陳男,晚年卻財竭力盡,毫無繼續生活的能力;加之貧病交加,已無年輕時的意氣風發。
反觀被拋棄的正宮,經營有術,利用早年經營唱片行的獲利,改走房地產路線,置產收租,和嫡子們生活無憂無慮。年輕時在外花天酒地的陳男,這時候才想起當年被他拋棄的家人,雖悔不當初,但為了活下去,也不得不拉下老臉回去要求分配財產。
然而正宮和子女們卻冷冷的拒絕,當年可是陳男自己要拋妻棄子,分居長達30多年對家裡置若罔聞。而子女們也許是想起當年父親毫不留情的丟下母親的舉動,就也仿效當年父親一樣,毫不留情的將老父趕出家門,還要母親不要再管他。
正宮向法院訴請離婚,陳男抗辯表示自己並未拋妻棄子,否則一家4口何以生活優渥?要求法官駁回。法官認為,30多年前的舊社會對於離婚妻子大多不諒解,女性對於男子背叛婚姻只能茹苦含辛。而妻子也獨力扶養子女長大成人,夫妻感情破裂責任全在陳男,訴離獲准。

2017年7月22日 星期六

反教盟「大學學店」排行榜 世新、淡江都上榜 -- 學店學店滿天下

0 意見



民報
李秉芳/綜合報導
2017年7月22日 下午5:01
反教盟「大學學店」排行榜 世新、淡江都上榜「2017大學博覽會」在今(22)日舉行,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在場外公佈一份透過生師比、宿舍數量、刪減開課時數、學雜費調漲等指標計算出來的「學店經營大學排行榜」名單,呼籲即將入學的大學新鮮人慎選學校,以免繳了4年高額的學雜費卻無法受教權受損。其中生師比值最高的包括體育大學、屏東大學、暨南大學等,而受歡迎的私立大學包括世新、文化、銘傳、淡江等也都榜上有名。

反教盟指出,生師比越高,就代表學校的教師越不充足,也就代表著大班制、併班上課越來越普遍,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之下,學生依然每年要繳納高學費給學校,卻不見學校把獲利拿來增聘師資。反教盟以目前各大學出現的「高生師比值」、「學生宿舍不足」、「刪減開課時數」、「大量不續聘不具本職兼任教師」、「經常申請調漲學雜費」現象作為指標,對全台灣75所公、私立一般大學進行評比,結果這份「學店排行榜」上,不乏許多知名的國立私立大學。

反教盟解釋高生師比值學校排行的計算方式,直接引用教育部在「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公開的各校生師比數據,將日間學制的學生人數除以日間學制的專任教師人數。經排名後,生師比值最高的國立大學依序為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金門大學、體育大學、屏東大學、暨南國際大學、聯合大學、臺中教育大學、宜蘭大學、臺東大學、臺南大學;私立大學則依序為「世新大學、文化大學、靜宜大學、銘傳大學、實踐大學、東吳大學、中原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大葉大學。

反教盟也指出,「刪減開課時數」是目前各大學非常普遍的現象。75所公私立一般大學中,在103至105學年度間就有33所學校刪減大學部課程,其中甚至包含政大、交大、成大這些每年領取大量政府補助款的「頂尖大學」,讓學生不得不併班或大班上課,影響學習品質。從「大量不續聘不具本職兼任教師」的指標可以看出,學校為節省不具本職兼任教師可享有的6%勞工退休金、兼任教師可以請病假事假之後,造成代課人事支出增加。

反教盟指出,台灣教育花費在世界排序中已經是名列前茅,甚至高於英國、加拿大、法國這些平均薪資較高的國家,竟然還有學校「經常申請調漲學雜費」。反教盟指出,從上面列舉的指標中可以發現,大學透過不斷壓縮學生受教權益、打壓教師工作權來節省成本,讓學生負擔高額學雜費卻得不到良好的受教品質,甚至要透過調漲學雜費來增加大學獲利!以成本獲利考量來經營大學,就是在學店化經營大學。

近日,許多大學校長都透過媒體發聲,要求教育部「學雜費調整鬆綁」、「招生名額鬆綁」,反教盟強調,高等教育的市場化萬不可行,透過這次學店經營大學排行、各項指標排行可以看到,即使在政府對於各大學有「管制」的情況下,各大學依然在嚴重侵害學生受教權益、維持獲利。若是順應這些大學校長的要求持續鬆綁高教,全台灣130萬大學生、研究生都將成為大學經營者獲利之下的犧牲品。

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國共合作- 迅速由反共變親共 -- 這樣就說得通了

0 意見

「台 灣已徹底被統治」 郭文貴揭解放軍19年前用美人計「國共合作」


國際中心

流亡美國的中國富商郭文貴15日再度爆料,稱中國解放軍1998年時招待國民黨高官下榻北京別墅,使出美人計,讓某國民黨高官與女星進行「國共合作」,郭文貴強調自己看過相關影片,那影片「大家看了會驚訝」。
郭文貴強調「台灣已經徹底被統治了」,解放軍在這些別墅裡「搞定」了多位國民黨人士、商人與軍方人士。郭文貴再次警告,他一旦爆料有關台灣的事,會是「核彈級的」。

恩濟花園的「國共合作」

郭文貴15日直播1小時後突然提到台灣,「台灣和香港的各個朋友最近跟我聯絡特別多,希望我爆料。」接著強調「台灣已經徹底被統治了」,要爆料時會是「核彈級的,很多人是要破產的,很多人是不敢再待在台灣的。」
郭文貴說,1998年時,解放軍「總政聯絡部」在北京四環以外的「恩濟花園」買了3棟別墅,「當時(總政聯絡部)是邢建民負責的,他負責聯絡台灣的將軍,還有重要的企業家,還有國民黨人士。在那個地方,用他的話說,完成了一次一次的國共合作。」
郭文貴提到自己看過相關影片,片中人物為某國民黨高官與幾位當時火紅的女星,「那錄像大家看了會驚訝」,這些明星「就為了所謂的國家利益跟這位高官睡覺,睡覺之前說『我們這次叫國共合作』。」女星接著關燈,燈再打開時,兩人大笑道:「這是真正的國共合作,親密一家。」
郭文貴強調:「在那個地方(恩濟花園)發生了太多了,太多人被搞定,商人、國民黨人士、軍方人士,一個個被拿下。這樣的事情太多了,所以當我說要爆台灣的料的時候,他們害怕了,馬上從台灣糾集起來,各種是又妖魔化郭文貴,(說)郭文貴的話不可信,是騙子,騙台商。」
「現在在台灣、香港,沒有任何人敢談文貴。除了老百姓之外,官場、商場在桌子上沒人敢談文貴。」郭文貴說,台灣與香港不少人擔心被他爆料,最近找上他,央求他「千萬別爆我的料」,可見他們「恐懼到了什麼程度」。

郭文貴:若在台灣與香港問題出手,一定震撼世界

郭文貴在直播尾聲時強調:「我還是說那句話,台灣和香港的問題,我要就不出手,(要是)出手,一定會震撼世界、震撼世界。我準備了28年的話,不是騙人的,不是胡說八道。」
郭文貴也提到,他在香港的房產與銀行帳戶不斷被找麻煩,「所有的中資機構銀行,都把文貴有關的、沒關的帳號查封、凍結資金。」郭文貴暗示,中國為了讓他閉嘴,使出各種手段。

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綜所稅公布 全台貧富差距達100倍

0 意見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最近公布2015年綜合所得稅資料,也看出各地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像是台灣所得前5%的家庭,一年年所得高達471.5萬,最後5%卻只有4.7萬,兩者相差高達100.3倍,比起2005年只相差55倍,貧富差距再度擴大。
▲台灣貧富差距擴大。(圖/中央社)
而都市貧富差異也非常大,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台北市,新竹市和新竹縣,最後則是嘉義縣,南投縣和屏東縣,排名第一的台北市,平均每戶每年所得132.6萬元,而最後一名嘉義縣,每戶只有73.2萬元。
對於這項統計,財政部官員也說,其實實際所得差距可能更大,因為許多窮人可能低到不用報稅,而許多有錢人卻用管道避稅,因此用課稅來計算已經失真,無法呈現真實所得差距。

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21世紀職涯生存之道

0 意見


四個新的職涯挑戰是:

1 - 「很長」-  平均壽命100歲。至少需要工作50年,到75歲才能退休。

2 - 「很快」- 產業半衰期縮短到十年以下。50年職涯能夠在同一個產業的機率,低於3%。必須保有大量的transferable skills,以及不斷快速進入新產業/新職能的能力,才能生存。

3 - 「很廣」- 要能在更寬廣的地理,市場,產業,技術,甚至職能之間移轉,存活率才高。

4 - 「很陌生」- 不會被人工智慧/機器人取代的工作,必定是需要大量整合性思維,無規矩,無規則,而且「少前例可循」的工作。這種工作基本上是不斷在解決one of its kind的新問題,陌生問題。

21世紀的職涯目標,不在於爬得多快、多高、多專業。而應該是,如何能夠成功的延伸充滿挑戰,成就感,高價值的職涯到50年。

專注於解決『熟悉』問題的專業,如醫師,會計師,牙醫,pilot, ... 雖然難學,可是若是有很多前例可循,還是可能很快會被智能機器取代。(您不會認為Deep learning只是為了下圍棋吧。只要有很多前例可循,deep learning就有機會很快 supervised learning。)

因此,21世紀最有用的職涯技能之一,必定是能夠不斷「解決陌生問題的能力」。可以同時解決上述四個挑戰。

21世紀的成功職涯,在於可以高效能的「解決陌生問題能力」進入讓自己充滿熱情的新領域,產生impacts,建立在新領域的專業知識;並可以此模式,不斷向前,不斷進入新領域,追求自我實現50年。
(From Sherman Lee)

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健康要注意啊 - 王羽

0 意見
王羽
台北,新店15億豪宅
現在已成植物人,臥床一陣子了。
「人生」沒有什麼,不是永遠都能擁有的。




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

「我家養了一個奴隸」普立茲獎得主生前最後告白

0 意見

 揭露美國的菲傭奴隸文化

王穎芝
檢視相片
「洛拉和我們家人一起生活了56年。她一手帶大我和兄弟姐妹,從早到晚做飯、打掃,從來沒有薪水。」
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6月號封面人物,是一位6年前去世的菲律賓裔美國老婦,這篇故事由普立茲獎得主、資深記者提森(Alex Tizon)撰寫,描述在自家裡幫傭56年的「洛拉」(Lola),如何為了換取溫飽淪為奴隸,甚至跟隨提森一家人遠渡重洋到美國,一生都在工作。

答應當保母 一生都是傭人

洛拉本名為尤多西婭・湯瑪斯・普里多(Eudocia Tomas Pulido),所有小孩都叫她「洛拉」,是菲律賓他加祿語(Tagalog)的「奶奶」之意。1943年,家境窮困的洛拉遇見提森的外祖父,他問洛拉,願不願意照顧他12歲的女兒換取溫飽,洛拉沒想多少就答應了。
檢視相片
《我家的奴隸》一文,揭露菲律賓奴役家傭的歷史文化。(美聯社)
《我家的奴隸》一文,揭露菲律賓奴役家傭的歷史文化。(美聯社)
洛拉從此淪為一名全年無休的家傭。提森的母親長大後嫁到馬尼拉,洛拉也繼續在小家庭內幫傭。1970年代提森父母赴美工作,洛拉原本不願跟隨,但提森父母答應給她豐厚的月薪寄回家鄉,說動她一起前往美國。
早在西班牙帝國殖民菲律賓之前,菲律賓群島上的奴隸制度就已存在,被奴役者通常是俘虜、罪犯或是欠債之人,他們做最粗重的工作,和「主人」全家住在一起,沒有薪水,只能換取三餐溫飽。有錢人奴役窮人,窮人又奴役更窮的人,這種現象至今仍存在菲律賓鄉村。

成為非法移民 30多年無法回鄉 

洛拉來到美國,照顧提森和4個兄弟姊妹,包辦所有家事讓提森父母專心工作。但這對夫妻始終沒有按照約定給予薪水。後來提森一家人決心申請成為美國公民,但提森父母為了留下沒有血緣關係的洛拉,竟然讓她成為非法移民,更不允許她回鄉探親。洛拉連親生父母過世都沒能回去探望。
提森回憶,洛拉一人包辦家裡所有工作,不僅如此,提森父母為了移民美國欠下大筆債務,經濟拮据、工作繁忙,經常把氣出在洛拉身上,動則打罵。而洛拉連自己的床都沒有,常常蜷縮在房間一角睡覺,或乾脆睡在還沒疊好的衣服堆裡。
檢視相片
《我家的奴隸》一文,揭露菲律賓奴役家傭的歷史文化。(美聯社)
《我家的奴隸》一文,揭露菲律賓奴役家傭的歷史文化。(美聯社)
漸漸的,提森意識到洛拉的存在「很尷尬」。他不敢對來玩的同學說實話,也不喜歡爸媽上一秒還十分慈愛,轉過頭就對洛拉大吼大叫。提森和哥哥偷偷討論洛拉的處境,卻想不到有誰過著跟洛拉一樣的生活。
洛拉與母親的關係也不是主奴而已,當提森的父親拋家棄子、不告而別之後,洛拉成為提森母親的精神支柱,常常要安撫她入睡;當母親再嫁的男人出現暴力傾向時,洛拉也勇敢出面阻止。兩人相互依賴,提森都看在眼裡。
某天,洛拉牙齒疼痛難忍,提森的母親還是怕被揭發不願帶她去看醫生(洛拉當然沒有醫療保險),提森終於爆發了:「能不能就這麼一次,把洛拉當人看待,而不是當做奴隸?」
「奴隸?」媽媽說,忖度著這個詞。「一個奴隸?」
多年之後我回想起來,仍像被人在心口打了一拳。憎恨自己的母親是很可悲的,而那天晚上我真的恨我母親。
她的眼神毫無保留地告訴我,她也恨我。
提森寫道,母親嫉恨孩子都站在洛拉那邊,變本加厲使喚她,還不時出言諷刺。提森為了幫助洛拉,試著教洛拉開車,也替她辦了一張提款卡,希望她有一天可以在美國自立,但洛拉與社會隔離太久,嘗試都以失敗收場。
不過,受到孩子影響,提森母親漸漸有了轉變。母親開始對洛拉更好,給她一個房間,幫她作了假牙,兄弟姊妹幫洛拉爭取合法居留權時,母親也積極配合,甚至還曾經帶她一起旅行。
提森的母親1999年過世後,提森把洛拉接來家裡同住,不再要求她任何事情,給她豐厚的薪水,讓閒不下來的洛拉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洛拉學會了看報紙,在庭院蒔花弄草。洛拉83歲那年,提森終於買了機票,帶洛拉回去菲律賓看看,但故鄉早已人事全非。又過了幾年,86歲的洛拉突然倒在家中,沒有太多痛苦的離世。

獲得廣大迴響 作者遭批「偽善」

提森的文章發表後被美國網友大量轉發,也擴散到菲律賓社群和其他地區,《大西洋月刊》主動將其譯成中文,又引發更多回響。
許多人讀了提森的文章潸然淚下,但更多網友指出,提森應該可以更積極幫助洛拉,身為曾榮獲普立茲調查報導獎的記者,提森竟然沒有為洛拉爭取更多應有的權益,甚至在文中美化洛拉和母親、和家人的關係,令人難以讚揚該文。
《大西洋月刊》編輯台也收到如雪片飛來的哀悼、同情和憤怒留言,也決定開闢一個留言板,讓網友盡情抒發、互相討論。但編輯台表示,提森答應刊出文章後不久,3月時竟在睡眠中自然過世,享年57歲。他甚至不知道主編已決定將這篇文章當成封面,因此無法回應讀者。
這篇文章激起美國關於種族和奴隸制度的激烈討論,尤其在菲律賓社群裡更是如此。許多菲裔民眾忍不住為提森說話,有學者說,亞洲文化比較不敢忤逆長輩,何況牽涉到奴役和非法移民,自然更難以啟齒。
也有第一代的菲律賓移民指出,「家傭」(katulongs ,即英文的helper)確實存在。一名66歲婦女加拉羅莎(Annie Galarosa)說:「菲律賓沒有社會福利可言......聽起來也許很奇怪,但連窮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家傭,這是為了生存發展出來的制度。」
但是,第二代以後在美國長大的菲裔年輕人都說,雖然可以理解提森的掙扎,但他們還是無法坐看自己家庭如此奴役另一個人。
這篇文章不只讓人嘆息,也掀起更多人重視問題的意願,菲律賓網路媒體Rappler貼出不少迴響,一名記者布安(Lian Buan)寫道:「提森是菲律賓人,也是記者和移民,下筆時我覺得好像背叛了同胞,」布安寫道:「但是,這種制度仍是我們的共業,我們必須正視。」
「不管是白人黑人還是亞洲人,奴役就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