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中央大學團隊研究/921強震時 太空跟著搖晃

0 意見

中央大學團隊研究/921強震時 太空跟著搖晃

更新日期:2010/09/22 04:11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太空也可以感受到地震?昨日適逢九二一大地震十一週年,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劉正彥教授團隊以集集地震做研究,證實地震會引起太空中的「同震效應」,此方法預估將能提早半小時到一小時預警海嘯,甚至預警地震,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地球物理頂尖期刊《地球物理研究(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長年研究太空的劉正彥團隊,十一年前九二一地震發生時,就發現太空中有異常波動,而後證實兩者有關聯性;劉正彥說,電離層約在離地表一百公里到兩萬公里,地震發生時,震動引發的聲波會向上傳送。由於大氣層空氣密度隨高度遞減,低層大氣跟太空就像馬鞭,有如相互連結的粗繩與細繩,只要輕甩手,馬鞭末梢就會有大幅度的甩動。
地表空氣密度是太空中稀薄空氣的十億倍,根據能量守恆原理,地震地表波動傳至太空時,能量不是被稀釋,而是會被放大萬倍以上。
劉正彥估計,若地震地表錯動八公尺,太空中會有八十公里的跳動,足以讓雷達偵測到,而太空波動同時也會影響全球定位系統電波訊號的傳遞時間,可以透過這些干擾的偵測,找出波動震源。
可望提早半小時預警海嘯
劉正彥就是根據太空中波動的發生時間、空間位置,利用地球物理學射線回溯源的方式,再透過十幾個全球定位系統GPS,尋找出引起十一年前太空震動的源頭,結果發現,集集鎮東北方三十公里處,恰恰是地面錯動最大之處,研究甚至精算出,集集地震引起的地表大氣波動傳至太空約為六百到八百秒,傳輸速度則約為每秒七百至九百公尺。
劉正彥表示,規模五.六以上的淺層地震,即可在太空中量測到其引起的大氣震動,海水表面同樣會影響電離層,利用海嘯的能量與電離層的變化,可找出海嘯發生時間和源頭,他也應用同樣的方法,鎖定了蘇門答臘海嘯的起源點。
劉正彥說,此方法預估將能提早半小時到一小時預警海嘯,也有機會做地震前兆預警的先河。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