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糧食,就控制了所有人
更新日期:
2010/09/08 00:07立報犇報聯播
【犇報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政府宣布將從8月15日至12月31日禁止糧食出口,以因應俄國內部糧價快速上漲的問題,此舉引發國際媒體高度關注。北半球的很多國家又進入了收獲糧食的旺季,前兩年的糧食價格高漲還讓人們記憶猶新,俄羅斯政府的禁令似乎又將預告著令人擔憂的世界糧食問題。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在1970年代就曾赤裸裸的講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那麼,糧食是如何被控制的呢?
巴西的大豆公路
根據《環球時報》報道,全球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巴西,原本被熱帶雨林包圍的亞馬遜地區,這些年有不少樹木被當地農業生產者砍掉,改為種植大豆。在這片逐漸形成的亞馬遜大豆產區,有一條120公里長的「大豆公路」,公路兩旁新開闢了14家種植大豆的大型農場。
來自美國的ADM、邦吉、嘉吉、孟山都等跨國糧商在這條公路沿線投資新建了23個大型糧倉,專門用於收購和儲藏這些農場產的大豆。它們還在亞馬遜腹地的聖塔倫市建設大豆專用碼頭,從那裡把巴西大豆裝船出口。跨國糧商活躍在巴西的場景,每年一到收獲季節都會重複出現。它們通過倉儲和運輸,輕而易舉地控制了這個地區的大豆貿易。同時在價格上,跨國糧商在收購巴西農產品時又是以美國芝加哥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價格為准。
巴西大宗農產品出口逐漸被少數大型跨國企業所控制,還要追溯到十幾年前。當時,在巴西國內出現過針對是否種植轉基因大豆的討論。1997年後,跨國種業公司在巴西的鄰國阿根廷率先打開缺口,美國孟山都公司研製的轉基因大豆開始在南美推廣種植。由於轉基因大豆可以減少使用農藥和除草劑的成本,巴西大豆農戶不顧政府禁令,私下從阿根廷走私轉基因大豆種籽種植。考慮到大豆種植農戶的現實利益,巴西政府和國會只能通過頒布行政法令的形式,允許豆農種植和銷售轉基因大豆。到了2006年,轉基因大豆的種植面積在巴西首次超過傳統大豆。
沒有白吃的午餐
在南美大陸,阿根廷的農業曾經是成功的典範,擁有豐富的農業生產體系,在自給基礎上還有大量剩餘。但到了1970年代,阿根廷出現嚴重的債務危機。90年代中期,為償還飛漲的外債,阿根廷政府將傳統的糧食生產變為轉基因作物的工業化種植。於是,自1996年起,孟山都公司便開始啟動控制阿根廷糧食生產的進程。
最初階段,孟山都故意放棄「技術使用許可費」,吸引阿根廷農戶選用自己的種籽,阿根廷一時間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毫無控制的轉基因實驗場,超過20萬的農民和小農場主被逐出自己的家園,為大型商業化農業大豆種植商讓路。而當其轉基因種籽迅速擴散、阿根廷農業經濟逐漸受控於外國集團時,孟山都又開始收取專利費。儘管阿根廷農民提出強烈抗議,但「技術補償基金」還是於2004年底開始實施。到目前為止,阿根廷只能無奈地接受這樣的現實,而其轉基因大豆播種面積已占到農業用地的一半以上。
跨國「種籽警察」
國際上,有人把跨國物種公司的推廣行為稱為「種籽警察」,目標就是控制全球的糧食生產。從印度棉農、「玉米故鄉」墨西哥的本土玉米種籽、巴拉圭的大片農田和戰後的伊拉克都成為受控制的對象。全球性糧食問題非政府組織「GRAIN」認為,跨國公司對第三世界農業發起的控制行動分為擴張、威脅和收費3個步驟,最終導致中小農戶遭受不幸,社會財富被榨取,「這不是單一事例,這一幕也正在世界各地重演」。
自2002年起,許多歐美糧食巨頭就不斷施壓,希望非洲國家接受擴大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據南非非洲生物安全中心披露,去年4月他們發現孟山都提供的「耐旱玉米」在3個省份都無法授粉,導致20萬公頃農地絕收,對此孟山都居然採取付「封口費」的辦法,向受災農民提供總計4200萬美元的補償,條件是「不許把事情說出去」。非洲生物安全中心的人士對此表示擔憂,認為在非洲普遍的種植模式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不讓傳播這些消息,結果只能讓最底端的農民無端成為受害者。
多樣化生態的終結殺手
2008年,德法藝術電視台播出了一部叫做《孟山都眼中的世界》的紀錄片。該片由德法加3國共同攝製,揭露孟山都生產的除草劑根本不像其所說的可以自行生物分解,相反還會破壞環境。1998年時,德國曾種植孟山都公司研發的MON810型轉基因玉米,但到了2009年,德國政府又下了禁令。德國農業部長認為,下禁令有合理的科學依據———因為MON810型轉基因玉米對環境構成危害。
跨國糧商從出口獲利著眼,不顧像巴西這樣第三世界國家生態環境的做法,已經引起巴西專家的擔心。巴西亞馬遜國立研究所科學家沙利斯說,「盲目發展大豆種植業,破壞當地多樣化的生態系統,這是最大的犯罪」。巴西社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安德烈也認為:「將具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改變為單一的大豆種植,這是不能接受的。僅看到眼前利益,不顧生態的重要性,將來是要吃虧的。」看到亞馬遜周邊地區的森林被農業生產者砍掉,更是有人擔憂地說:「種植大豆雖然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但也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巴西的大豆公路
根據《環球時報》報道,全球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巴西,原本被熱帶雨林包圍的亞馬遜地區,這些年有不少樹木被當地農業生產者砍掉,改為種植大豆。在這片逐漸形成的亞馬遜大豆產區,有一條120公里長的「大豆公路」,公路兩旁新開闢了14家種植大豆的大型農場。
來自美國的ADM、邦吉、嘉吉、孟山都等跨國糧商在這條公路沿線投資新建了23個大型糧倉,專門用於收購和儲藏這些農場產的大豆。它們還在亞馬遜腹地的聖塔倫市建設大豆專用碼頭,從那裡把巴西大豆裝船出口。跨國糧商活躍在巴西的場景,每年一到收獲季節都會重複出現。它們通過倉儲和運輸,輕而易舉地控制了這個地區的大豆貿易。同時在價格上,跨國糧商在收購巴西農產品時又是以美國芝加哥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價格為准。
巴西大宗農產品出口逐漸被少數大型跨國企業所控制,還要追溯到十幾年前。當時,在巴西國內出現過針對是否種植轉基因大豆的討論。1997年後,跨國種業公司在巴西的鄰國阿根廷率先打開缺口,美國孟山都公司研製的轉基因大豆開始在南美推廣種植。由於轉基因大豆可以減少使用農藥和除草劑的成本,巴西大豆農戶不顧政府禁令,私下從阿根廷走私轉基因大豆種籽種植。考慮到大豆種植農戶的現實利益,巴西政府和國會只能通過頒布行政法令的形式,允許豆農種植和銷售轉基因大豆。到了2006年,轉基因大豆的種植面積在巴西首次超過傳統大豆。
沒有白吃的午餐
在南美大陸,阿根廷的農業曾經是成功的典範,擁有豐富的農業生產體系,在自給基礎上還有大量剩餘。但到了1970年代,阿根廷出現嚴重的債務危機。90年代中期,為償還飛漲的外債,阿根廷政府將傳統的糧食生產變為轉基因作物的工業化種植。於是,自1996年起,孟山都公司便開始啟動控制阿根廷糧食生產的進程。
最初階段,孟山都故意放棄「技術使用許可費」,吸引阿根廷農戶選用自己的種籽,阿根廷一時間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毫無控制的轉基因實驗場,超過20萬的農民和小農場主被逐出自己的家園,為大型商業化農業大豆種植商讓路。而當其轉基因種籽迅速擴散、阿根廷農業經濟逐漸受控於外國集團時,孟山都又開始收取專利費。儘管阿根廷農民提出強烈抗議,但「技術補償基金」還是於2004年底開始實施。到目前為止,阿根廷只能無奈地接受這樣的現實,而其轉基因大豆播種面積已占到農業用地的一半以上。
跨國「種籽警察」
國際上,有人把跨國物種公司的推廣行為稱為「種籽警察」,目標就是控制全球的糧食生產。從印度棉農、「玉米故鄉」墨西哥的本土玉米種籽、巴拉圭的大片農田和戰後的伊拉克都成為受控制的對象。全球性糧食問題非政府組織「GRAIN」認為,跨國公司對第三世界農業發起的控制行動分為擴張、威脅和收費3個步驟,最終導致中小農戶遭受不幸,社會財富被榨取,「這不是單一事例,這一幕也正在世界各地重演」。
自2002年起,許多歐美糧食巨頭就不斷施壓,希望非洲國家接受擴大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據南非非洲生物安全中心披露,去年4月他們發現孟山都提供的「耐旱玉米」在3個省份都無法授粉,導致20萬公頃農地絕收,對此孟山都居然採取付「封口費」的辦法,向受災農民提供總計4200萬美元的補償,條件是「不許把事情說出去」。非洲生物安全中心的人士對此表示擔憂,認為在非洲普遍的種植模式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不讓傳播這些消息,結果只能讓最底端的農民無端成為受害者。
多樣化生態的終結殺手
2008年,德法藝術電視台播出了一部叫做《孟山都眼中的世界》的紀錄片。該片由德法加3國共同攝製,揭露孟山都生產的除草劑根本不像其所說的可以自行生物分解,相反還會破壞環境。1998年時,德國曾種植孟山都公司研發的MON810型轉基因玉米,但到了2009年,德國政府又下了禁令。德國農業部長認為,下禁令有合理的科學依據———因為MON810型轉基因玉米對環境構成危害。
跨國糧商從出口獲利著眼,不顧像巴西這樣第三世界國家生態環境的做法,已經引起巴西專家的擔心。巴西亞馬遜國立研究所科學家沙利斯說,「盲目發展大豆種植業,破壞當地多樣化的生態系統,這是最大的犯罪」。巴西社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安德烈也認為:「將具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改變為單一的大豆種植,這是不能接受的。僅看到眼前利益,不顧生態的重要性,將來是要吃虧的。」看到亞馬遜周邊地區的森林被農業生產者砍掉,更是有人擔憂地說:「種植大豆雖然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但也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