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選舉的社福戰略贏不了民心

0 意見

選舉的社福戰略贏不了民心

更新日期:2010/09/20 00:07
選舉越來越近,政府的社福戰略陸續端出,最近一波是可以獲得政府救助的窮人在新法實施後增加了。這可視為政府為縮小貧富差距與實現社會公義的努力,然而也是政府力拚經濟成長卻仍無法嘉惠全民的困境與隱痛所在。
為擴大照顧經濟弱勢族群,上周行政院會通過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放寬貧窮定義,預定後年實施,窮人將由目前的二十六萬四千人增加為八十五萬兩千人,因此而增加的經費約四十三億元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擔,不會增稅籌措,但政府也鼓勵低收入戶積極參加輔導就業,凡參加脫貧方案者若增加收入,三年內收入不計入總所得,原領取的補助不會因收入增加而減少。
政府不斷舉債擴大支出,卻不增稅且不斷減稅,尤其對富人徵收奢侈稅紋風不動最為人詬病,財務平衡遙遙無期,這是十分典型的選舉社福戰略,亦即討好選民戰略,但承接鉅額債務的即是現有的所有納稅人,以及我們的後代子孫,就此而言,絕大多數選民看得懂。在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趨勢下,我們當然願意看到經濟弱勢者能獲得改善與照顧,只是我們所看到的照顧的策略與方法,當前的國民黨和過去執政八年的民進黨並無兩樣。
也許,國民黨表現比較好的一點是,它創造了一個經濟成長轉向良好和樂觀的景象。ECFA(兩岸經濟協議)已經生效,無論國內或國外的一些主要機構預測台灣經濟成長率均不斷修正提升。最近國泰金控與台大財金系合作預測,台灣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達到百分之十點零八的超高水準,且有機會超越中國大陸。即使好消息不斷傳出,但大多數人仍是大惑不解,為什麼經濟成長了,但我為何還是找不到工作,為何我的所得依然沒有增加?
如果大家還記得,去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是負百分之一點九一,而今年可能衝破十,這應當是個了不起的進步與成就。不過,由於台灣產業高度依賴出口帶動,但高科技的電子業等的生產基地早已外移,因而再高的經濟成長數字,能夠回饋給本地的微乎其微。換句話說,實際獲得利益者是擁有鉅額財富的少數產業業者,一般的廣大民眾享受不到,不會增加就業機會,對薪資改進和提高亦無實際助益。
不久前,馬英九總統在出席國家政務班結訓典禮時曾表示,他對改善貧富差距有信心。如今顯示,他的信心來源並非全民受高經濟成長的果實,而是擴大舉債來照顧新增低收入戶五萬二千人,以及中低收入戶五十三萬六千人。如此一來,當前執政的危機已隱然匕現,富者日富,窮者日窮的事實幾乎無法改變,亦無能力改變,全民所企望的改變,顯然一點也變不了。
總歸一句,經濟弱勢者要的是工作機會,新貧階級與受薪階級要的是薪水提高,誰能給我有工作做,誰能讓我的荷包增加,那就是有能力的政府。反之,民心的改變可是很快的,很無情的,屆時就會反映在選票上,執政者應該明白,且應有積極作為加以因應。否則,就會成為被改變的目標對象。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