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福助棄選/羅福助引用清朝張英詩句 讓三尺寫成讓三分
2001年10月11日 00:00
〔圖/羅福助〕羅福助善用"動物" 形容立委同僚
記者簡余晏/台北報導
立委羅福助11日舉他為孫子講「千里修書為一牆」的詩表示要「讓人三分」,不過,羅福助對愛孫所用的字句與清朝這首詩偈原句有些許差距,原文應該是:「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而不是羅福助所說的「讓人三分又何妨」。這首詩在1994年兩岸會談時,前國台辦主任王兆國曾援引比喻希望兩岸拆掉心中的牆,此外,中國毛澤東也曾引這首詩給赫魯雪夫談中蘇邊境之爭。
這是羅福助繼毆打立委李慶安事件後公開聲明引用聖經,再一次引經據典。不過,羅福助聲明引用的詩與原文不太一樣,而且如平日大家常用的「再三思考」,羅福助則寫為「再四思考」、福「祉」寫成「福址」等,顯示出羅福助特有的文字風格。而這首詩的典故是鄰人爭地,也不是如羅福助所說是捐地「以利都市發展」。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是康熙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另一說是張英的次子兩朝宰相張廷玉所寫)。張家家人在老家修建府第時,因地界不清與鄰居發生爭執,張家管家把爭執情況寫信到京城給張英,告知因為鄰居蓋房子侵佔了張家三尺地詢問該如何處理。
這位大學士回信說,「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是你這麼遠寫信來難道就只為了一堵牆,我們就讓鄰人三尺有什麼關係呢?你看看萬里長城如今依舊在,可是當年叱咤一世的秦始皇還不是已灰飛煙滅了?為了一堵牆而起爭執,真是何苦。
張家管家拿信告訴鄰居表示願意讓出三尺之地,而且如果讓三尺還不夠,還可以再多讓三尺。鄰人聽了表示不願侵佔張家的地,而且再自動讓出三尺,這也是安徽桐城很有名的「六尺巷」,巷道六尺正是雙方互相讓出來的。
而1994年海基會前任秘書長焦仁和在北京會晤中國前國台辦主任王兆國時,由於雙方對兩岸互信不足的爭議多所談論,王兆國當時也曾引述這首詩曰:「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王兆國當年表示,只要兩岸人民能務實地拆除心中那道「互信的牆」,兩岸關係就能迎刃而解。
此外,中國領導人毛澤東當年也曾在中蘇聯邊界談判時,以此批判蘇聯危害社會主義陣營團結,毛澤東當年也借用這首詩,奉勸赫魯曉夫要平等待中國,毛澤東當年在中蘇邊界談判時是說﹕「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前面一句正是「讓他三尺有何妨」,藉此要赫魯雪夫深思。
立委羅福助11日舉他為孫子講「千里修書為一牆」的詩表示要「讓人三分」,不過,羅福助對愛孫所用的字句與清朝這首詩偈原句有些許差距,原文應該是:「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而不是羅福助所說的「讓人三分又何妨」。這首詩在1994年兩岸會談時,前國台辦主任王兆國曾援引比喻希望兩岸拆掉心中的牆,此外,中國毛澤東也曾引這首詩給赫魯雪夫談中蘇邊境之爭。
這是羅福助繼毆打立委李慶安事件後公開聲明引用聖經,再一次引經據典。不過,羅福助聲明引用的詩與原文不太一樣,而且如平日大家常用的「再三思考」,羅福助則寫為「再四思考」、福「祉」寫成「福址」等,顯示出羅福助特有的文字風格。而這首詩的典故是鄰人爭地,也不是如羅福助所說是捐地「以利都市發展」。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是康熙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另一說是張英的次子兩朝宰相張廷玉所寫)。張家家人在老家修建府第時,因地界不清與鄰居發生爭執,張家管家把爭執情況寫信到京城給張英,告知因為鄰居蓋房子侵佔了張家三尺地詢問該如何處理。
這位大學士回信說,「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是你這麼遠寫信來難道就只為了一堵牆,我們就讓鄰人三尺有什麼關係呢?你看看萬里長城如今依舊在,可是當年叱咤一世的秦始皇還不是已灰飛煙滅了?為了一堵牆而起爭執,真是何苦。
張家管家拿信告訴鄰居表示願意讓出三尺之地,而且如果讓三尺還不夠,還可以再多讓三尺。鄰人聽了表示不願侵佔張家的地,而且再自動讓出三尺,這也是安徽桐城很有名的「六尺巷」,巷道六尺正是雙方互相讓出來的。
而1994年海基會前任秘書長焦仁和在北京會晤中國前國台辦主任王兆國時,由於雙方對兩岸互信不足的爭議多所談論,王兆國當時也曾引述這首詩曰:「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王兆國當年表示,只要兩岸人民能務實地拆除心中那道「互信的牆」,兩岸關係就能迎刃而解。
此外,中國領導人毛澤東當年也曾在中蘇聯邊界談判時,以此批判蘇聯危害社會主義陣營團結,毛澤東當年也借用這首詩,奉勸赫魯曉夫要平等待中國,毛澤東當年在中蘇邊界談判時是說﹕「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前面一句正是「讓他三尺有何妨」,藉此要赫魯雪夫深思。
原文網址: 羅福助棄選/羅福助引用清朝張英詩句 讓三尺寫成讓三分 | 政治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01/10/11/301-1206365.htm#ixzz1qTQAZHEG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