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廖珪如】
■大陸近10年來以全球重要電子產品生產鏈坐穩經濟地位,帶來亮眼的經濟數據,又透過電子垃圾貿易充實外貿數據。但是,中國付出的代價卻是萬年難以挽回的土地污染,結果絕對是中國難以承受之重。
在中國,人們利用電子垃圾獲利後,便將垃圾扔給了腳下的土地和河流。科學報告顯示,一台電腦顯示器所含的毒素,足以污染80噸水,這是一個人一生所需飲用的水。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子垃圾生產國,中國每年產生超過100萬噸電子垃圾;作為世界最大的電子垃圾進口國,中國每年接納全世界70%的電子垃圾。
中國經濟週刊報導引述近日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子「垃圾場」。電子垃圾是指廢舊的電視、冰箱、洗衣機、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及其零部件。這些產品大多產自中國,在世界各國「履職」後,最終「落葉歸根」,又回到中國。
報導指,聯合國相關規定明令,禁止美國等發達國家將電子垃圾轉移至中國和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因此,大多數電子垃圾只能通過非法途徑進入中國,在不正規的小作坊分類處理後,最終又出售給一些大型電子企業。
缺乏先進技術回收場
目前,中國也缺乏正規而具有先進技術的電子垃圾回收場。只靠著民間一些小作坊來回收,以致於回收過程怵目驚心。根據聯合國「中國的電子垃圾」報告,很多電子垃圾的處理過程是簡單的焚燒和強酸浸泡,因此,小作坊的工人和當地的環境都受到了有毒重金屬的嚴重危害,塑膠燃燒後的粉末在空氣、土壤和水流中擴散著。
電子垃圾的材料裡,大多含有鉛、汞、錫、鎘等有害物質。這些物質如果處理不當,將對環境帶來嚴重污染。目前,國際社會呼籲制定嚴格的禁止出口電子垃圾的法令。發展中國家對電子垃圾的處理沒有任何環保標準可言,過程中釋放出的大量有毒氣體和廢物,不僅對大氣和河流造成污染,也給工人和居民的健康帶來極大威脅。
不法廢品商以支持落後國家醫療及教育建設為幌子,將數百萬噸有毒電子垃圾肆無忌憚地出口至發展中國家。環保組織曾揭露這種利慾薰心的行為,指出他們給發展中國家的自然環境和人民健康帶來的威脅,但是效果有限。
在政府部門的努力下,電子垃圾流入中國現在看起來有所收斂,但仍防不勝防。電子垃圾依然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挑戰。專家估計,每年全球約產生2,000萬至5,000萬噸電子垃圾,其中有70%被傾銷到中國,剩下的大多數被運往印度和貧窮的非洲國家。
印度、非洲也成垃圾場
歐盟的WEEE指令並不涵蓋運行正常的電腦設備。這給了已開發國家可乘之機。這些規則無形中將他們最虛偽的幌子合法化,即廢舊電腦設備翻新和再利用。WEEE環保指令的自相矛盾之處還在於,它對「再利用」一詞並無明確定義,對以「再利用」為幌子的電腦設備出口也無任何審查制度。
環保專家說,電子垃圾貿易之所以會興起,完全是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從目前的狀況看來,中國仍然處於甘願服從經濟利益來從事電子垃圾交易的行為,對中國的長遠發展,十分不利。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