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台塑集團的企業良心何在?

0 意見

台塑集團的企業良心何在?


日前(2015年8月13日)居住於雲林縣台西鄉飽受六輕污染而罹癌居民,終於組成自救會對台塑集團提告求償。翌日於台北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緣由始末,經媒體報導後,台塑集團的回應,竟是認為求償居民損害其企業形象,不排除提告。企業之無恥,莫此為甚。
2013年8月,新北地檢署有一份違反空氣污染防治法刑事案件起訴書,最後一段這麼記載:「台○集團本為國內知名本土企業,其獲利甚鉅,為節省與其獲利相較下之些微利益,竟因此違反法律並破壞環境,倘被告等人於審理時否認犯罪,請從重量刑,以示懲戒。」
起訴書所指這家國內知名本土企業,正是台塑集團。犯罪事實大致是,集團期下南亞塑膠的樹林廠透過操縱空氣污染自動監測設施,低報空氣污染物排放量予 新北市政府環保局,並因而短繳空氣污染防治費1億1924萬多元。起訴書中另外提及同集團的華亞汽電共生、台灣化學纖維以及南亞另一工廠,也都有相同情 形,不是被另案起訴,就是被行政裁罰(環保局有放水嫌疑)。
該案檢察官對台塑集團的指控頗為嚴厲,雖然檢察官誤以為台塑集團操控低報監測數據,是為節省應繳交的空氣污染防治費,但筆者認為其實應該是企圖規避 污染賠償責任。而該案被告2名非南亞塑膠員工之人無罪外,其他包括南亞塑膠與其員工共3人都被判有罪確定。如此企業,有何形象、名譽可言?
台西居民普遍是經濟與學識上的中、重度弱勢者,若非蘇治芬擔任雲林縣長時起,開始編列經費委託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行污染與健康調查研究,經過多 年累進研究後,逐漸可以釐清判定六輕的石化工業污染乃是其周邊居民罹癌率偏高的禍首,當地居民方才揚棄過去逆來順受的宿命論,決定挺身捍衛自己與後代子孫 健康生活的權利。
台塑集團近3年得悉周邊居民可能提告消息後,先以安撫方式,加碼麥寮鄉、台西鄉居民回饋金,接著由企業集團的最大股東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安排為該 二村居民免費健診,藉以取得就診居民身體健康資訊。於部分居民決定追求真相提告後,即露出猙獰面目放話提告,其企圖不外乎:一則讓提告居民多一層擔憂,甚 至因而退出;二則製造寒蟬效應,避免更多人跟進。
其實,遠在2012年4月間,台塑集團既曾以國立中興大學莊秉潔教授的研究論文指出六輕營運後污染嚴重幾乎影響三分之二個台灣,損及台塑集團名譽為 由,對莊秉潔教授提出譭謗罪的刑事告訴與4000萬元的民事求償,企圖製造學術界的寒蟬效應。當然,刑事告訴部分,不管台塑集團如何不服聲請再議,台北地 檢署始終認為是可受公評之事,並非犯罪,不予起訴;民事案件第一次開庭時,法官便直接問台塑集團的律師,你們認為提告對台塑的名譽真有幫助嗎?言下之意, 會否適得其反?當然最後也是判台塑集團敗訴。
訴訟實務上,有一種名為「策略性訴訟」,其訴訟目的不在官司的勝敗,而是側重在藉由訴訟的曠日費時與巨額花費,讓對手不敢輕易犯險或只好打退堂鼓。 台塑集團的提告與放話,正是此一策略之運用。此種情形於好訟成性以及律師氾濫的美國頗為普遍,簡單的形容,就是讓「司法變成僅是有錢人才完得起的遊戲」。
台灣目前正出現不少原本既有比一般人更多話語權的企業集團與其負責人,動輒對批評之人提告的情形,司法與公民如無警覺之心,未來將會使媒體人、弱勢人民最後連批評企業、政府都不敢,並視尋求司法救濟為畏途,而淪為金權獨裁。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