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台灣長者的負面情緒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家庭,既希望三代同堂,又做不到生活在同一屋簷下需要具備的寬容與體諒。過度介入下一代婚姻生活,看不慣這個、抱怨那個,連子女生小孩、生幾個小孩、是男是女,都會成為家庭爭端的來源。有些老人家喜歡比較誰的兒子有成就、誰的媳婦體貼孝順,把自己後半輩子人生的快樂指數,完全仰賴於兒女的態度與照顧程度,無法拋開這些執著束縛,用有智慧的方式安排生活。台灣的長輩煩惱特別多,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想不開,放不下。
同樣是獨居,西方人不會有被子女漠視、甚至拋棄的念頭,他們忙著去社區中心學跳舞、繪畫、攝影、參加讀書會,奉獻時間與精力做義工。市府圖書館有個專為新移民開設的英語會話班,我曾經擔任過幾次代課老師,從行政人員到授課教師全部都是義務幫忙。負責規劃、執行的則是一位八十多歲的退休老太太,她的熱情與活力不輸給年輕人,從開班以來已經幫助許許多多新移民,使他們能縮短語言隔閡的適應期,早日融入新環境。
「心態」決定了老年生活的品質,我經常要向那些有智慧的銀髮老先生、老太太學習,學習他們的寬容、開朗、熱心關懷他人及不執著的生活態度,安然自在享受每一天。即使他們體力已衰退,健康不復從前,仍然能從付出關心、珍惜把握生命最後的長青歲月,擁有一個美善的「晚美人生」。
保持積極正向思考,做一個有智慧的老人,如聖嚴師父所說:「夕陽無限好,不是近黃昏;前程似美錦,旭日又東昇。」換一種心態,「老齡」也能成為「樂齡」。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