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星期專訪》郭建中︰中國早收策略 迫台灣強項產業移入

0 意見

《星期專訪》郭建中︰中國早收策略 迫台灣強項產業移入

更新日期:2010/06/21 04:11
記者鄒景雯/專訪
馬政府即將與中國簽署ECFA,淡江大學陸研所副教授郭建中受訪指出,ECFA的談判太過匆促,中國准駁「早收清單」的策略在迫使台灣強項產業移到中國投資;政府除了必須徹底了解對方的談判意圖,更應該關注簽訂ECFA有沒有符合原先設定的經濟政策目標?他並質疑,兩岸都是WTO會員國,可以充分運用WTO的協商機制,何須成立「兩岸經合會」?
記者問:政府已經與中國完成ECFA第三次協商,是否請你就現有資料提出初步分析?
郭建中:政府現在公布的資訊還不完整,因此會有幾個問題產生,首先,到底我們的早收清單是五百多少項?對方是二百多少項?究竟我們的收穫是一三○億、一二○億,還是一○○億美元都不知道,本來宣布中國是二十億美元,後來又說是三十億美元。數據的完整性很重要,沒有確切數據,需要持續觀察。
為什麼政府要局部釋放早收,而不和盤托出?大概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試探性的風向球作用,第二是談判過程有些爭議,雙方拉鋸,尚有若干困難的項目在談。不過,我希望下一步政府應該把更完整性的數據向國人公布,這樣比較好。
其次,這次有許多產業對列入早收有很大期待,但是現在初步的消息說汽車整車沒有放入;CNC數位控制工具機是我們的強項,也沒有列入,工具機業者非常失望,聽說他們要去找馬總統抗議;還有關鍵性石化產品,這部分例如PVC(聚氯乙烯)、PS(聚苯乙烯)、ABS(乙烯聚合物),還有PP(聚丙烯),這些除了PP是下游,其他大概屬於石化中游,前幾天台塑總裁王文淵說他快要哭了,這也表示原本預期很高但落空。
北京的理由是台灣現在的進口量很大,已經具競爭力了,所以不必放在早收,但是因為這些業者原有降低關稅的期待,現在發生變化,可能整個獲利情況需要再評估,此外,我比較擔心的是,現在政府要他們等第二波,萬一到時候又沒有,他們可能會把整個廠移到對岸去。因為中國不讓你放進早收清單,就是不願意你透過貿易來享受關稅減讓,你如果等不及,只好遷到中國去享有當地的優惠政策,這點值得關注。
國家戰略 思考下一步
第三,大家都在關心早收清單,但是工總在今年五月十七日公布了一份調查報告,業者受進口威脅的來源國別中,以中國為首,佔七十%,在一五八項受各國貨品進口威脅的產品,來自中國的有一○二項,達到六十四.五%,這一○二項中,有二十一項,業者在去年就已經提出,讓我比較擔心的是鋼鐵產品的中下游,例如「其他熱軋之鐵或非合金鋼扁軋製品」等等,我到高雄去拜訪後了解,中下游產業非常擔心政府開放低價的中國中下游鋼鐵產品進口,像這些被忽略的產品,政府有沒有具體因應與準備方案?
這些是目前看到政府零零星星公布的一些片段資料後,必須注意的三大塊問題。另外,國人也很關切的是,下一步我們國家的戰略是什麼?現在是文本、早收清單、一些附件,接下來會談到貿易投資、智財權,政府準備一步接一步的談,而我認為應該要先總結一下這次成功與否,思考一下下一步的戰略。
斜線累積 談判應注意
此外,我也要提醒,原產地規定是很重要的東西,這次只講原產地規定會「從嚴」,但是目前丟出來的數字是卅五%,中國現在與東協是四十%,也就是說附加價值要達四十%,才會認定為原產地,我們到新加坡也是四十%,卅五%對企業來講當然比較好,他的產品運回台灣加工累積附加價值達卅五%,就可以掛「台灣製」,然後出口到國外去享受高單價,但是這卅五%是從嚴?我看不像,目前兩岸之間在未簽訂ECFA前的實際運作就是卅五%,因此可能仍是卅五%,這是「從現實」。
原產地規定還有一點是大家可注意的,就是我們有沒有享受斜線累積?我們的產品透過台商進口到中國去,台商再把它加進半成品中,再賣進東協,這之間的原產地累積有沒有算進來?例如,我們的半成品從台灣銷到香港,香港加值廿%,進口到中國再加值廿%,廿%加廿%等於四十%,就可以享受中國製的優惠賣到東協去,如果沒有斜線累積,就表示台灣到香港這廿%不算,因此這次談判中是否考慮到了這點?將來文本出來後,必須進一步了解。
問:中國的放與不放之間,著眼的是什麼?
郭:對方的策略很簡單,例如CNC數位控制工具機是台灣的優勢,是工具機業者非常重視的項目,北京是要你這個產品賣過去打擊他們的工具機?還是要讓你不在早收清單中享受優惠,最後忍不住移到中國去投資?又如石化業的幾個中游產品,是不是海西區所需要的?因此ECFA是雙方在貿易上的攻防戰,彼此間是矛盾的,他要你的東西,就不會給你開放,你要他的市場,就要過去投資,政府對於這些矛盾要更小心,徹底了解對方的談判意圖。
問:政府這次的談判策略、人才、團隊表現,受到外界質疑,你的看法如何?
郭:我覺得,這次確實太倉促了,我們應該要先study,完成初步政策,然後與產業溝通,再與民眾說服,貿易談判一定有輸有贏,不能只宣傳對方「讓利」,這是不對的,政府應該對人民講清楚我們可能輸的是哪一塊?代價是什麼?要如何補助?我們應該發展什麼新的產業?開放後有哪些產業會獲利,情況如何?但這些都沒有,會讓人擔心政府該強化的產業看不出如何強化,會受傷的產業也缺乏完整的因應,更沒有一份政府公布的報告顯示ECFA簽了對六大產業有何利弊得失。
我們有WTO代表團,也有個總談判小組,政府已經有了這些機制,不知道這些專業人才在ECFA談判有沒有用上?如果沒有使上力,我覺得滿可惜的,這表示我們從過去加入WTO到現在整個談判經驗的累積,並沒有整合起來。
問:你怎麼看待ECFA後將設立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
同屬WTO 何須經合會
郭:陸委會賴主委以TIFA為例,指北美協調事務委員會與美國在台協會架構下設有「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與美國在台協會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在中國與東協也有一個,叫做中國與東盟談判委員會,因此她在立法院的報告中說在海基、海協兩會架構下成立一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但問題是:這是一個官方組織、或非官方組織?若是非官方組織,其代表性如何?什麼人可以進入成為成員?因為海基、海協不是正式的官方,又在這架構下設立組織,有沒有受到立法院監督?有沒有需要接受立法院要求去立法院報告?如果是在兩會架構下,由雙方官員進入,又不受國會監督,這在監督程序與民主制衡上,將是一個漏洞。政府必須更周延的設計監督機制,畢竟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人民也要持續關心。
其實,不見得每個國家簽訂FTA都有這樣的設計,例如我國與中南美洲友邦簽訂的FTA,就沒有設置兩個國家的經濟合作委員會,而是各組各的單方執行委員會,如果在執行FTA過程中發生爭端與糾紛,就啟動協商機制,由雙方的委員會進行協商。因此,對於兩岸經合會的組成,也要注意是否有此必要性?
尤其,我們都是WTO會員國,簽訂ECFA我相信一定也是在GATT二十四條與GATT第五條架構下,可以充分運用WTO的協商機制,為什麼還要另外成立一個委員會?我不是很清楚,也建議政府需要更進一步的釐清。
問:你強調戰略,有沒有具體建言?
郭:與其去比較早收清單,我們更應該關注簽訂ECFA有沒有符合政府原先設定的經濟政策目標。第一是失業率有沒有降低?這點可能到今年底、明年初可以看得更清楚;第二是我們的產品在中國的市佔率有沒有增加?第三是我們認為一些產品會因為中國與東協簽FTA、或中國未來與韓國簽訂FTA,而致競爭力下降的說法,到底是真是假?有沒有這麼嚴重?
簽ECFA 無關競爭力
國貿局最近公布了今年一月份到四月份,台灣與美國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我們已經被美國追平,我們由去年的八.五%掉到七.五%,美國與中國並沒有簽訂FTA,為什麼它的產品突然間這麼有競爭力?這是不是表示ECFA在產品競爭力這個重要議題上並沒有這麼大的魔力。另外就是韓國,其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從二○○五年就超越我們了,韓國也沒有和中國簽FTA,因此台灣簽了FTA就能讓我們的產品在中國更有競爭力嗎?我認為,ECFA只是解決雙邊貿易的架構,但關鍵的競爭力仍取決於產品本身的品質。
談判的雙方都在爭取自身的最大利益,問題是我們的戰略是否已經籌謀完善到最佳狀態?如果我們的方案不是最好的,而對方的方案是最好的,結果就會是對我不利,這是關鍵。
問:如果未來ECFA文本公布後,國人發現有許多該爭未爭,或是寧可破局也不該簽的情況,但立法院卻要以這是條約為由,不能修正,該怎麼辦?
郭:立法院必須扮演監督的角色,就ECFA應該進行實質審查,不應只是形式審查;如果立法院無法發揮這個功能,台灣的民眾會有什麼反應?是不是又要走上街頭?如果讓群眾太失望,各種可能性都會發生。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