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1971年那場辯論 [東帝汶能,為何只有台灣不能?]

0 意見
1971年那場辯論
2012/12/23自由時報電子報
◎ 林衡哲
1970年是台灣人民主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在海外有基督長老教會的四位先知黃彰輝、黃武東、宋泉盛和林宗義所發起的台灣自決運動,在最高潮時,曾有過二千人到美國華府的示威活動,這是海外台灣人出頭天運動的高潮,其中黃彰輝扮演的是思想家的角色,黃武東扮演的是行動家的角色,宋泉盛扮演的是歷史宣傳家的角色,而林宗義扮演的是醫生知識份子良心的角色。
1970年代初,台灣自由主義啟蒙者彭明敏,化裝逃離台灣,飛到瑞典尋求政治庇護之後,台灣本土內在宗教界有高俊明牧師領導,發表三次國是聲明;學術界則有陳少廷出來呼籲及其主持且創刊影響深遠的《大學雜誌》。因此,陳少廷可以說是近代台灣自由主義的先驅者,他在擔任《大學雜誌》社長時,他影響了無數當時的年輕人,陳永興、李筱峰、洪三雄等人都公開承認,他們深受當年陳少廷的「人與雜誌」的影響,雖然由中國來台的中國自由主義者胡適、雷震、蕭孟能、殷海光等人創刊了政治性的《自由中國》雜誌,和思想性與文藝性的《文星》雜誌,但這二本思想啟蒙的雜誌,在60年代就被中國國民黨禁掉了,1968年元月創刊的《大學》雜誌,早期走的路線,有點像《文星》雜誌,從文化啟蒙的角度出發,但不同的是,《文星》每期都有一位世界級人文大師如羅素、杜威、史懷哲、愛因斯坦等人之介紹,而《大學雜誌》卻走本土路線,陳少廷開始介紹蔣渭水、賴和、林獻堂、蔡惠如等日治時代台灣民主運動的先知先覺者,我和廖運範同學因大學時代受《文星》雜誌的影響,我翻譯了《羅素回憶集》,廖運範翻譯《佛洛伊德自傳》,而共同催生了「新潮文庫」,而陳永興與李筱峰等人,因受陳少廷的《大學雜誌》的影響,而投入當時康寧祥主持的黨外雜誌以及後來陳永興又投入「台灣文藝」的復興運動。
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大學雜誌》也開始轉型,成為「自由中國」式的政治評論雜誌,那時身為社長的陳少廷,成為台灣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代言人與奮戰者,他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勇,以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向蔣家獨裁政權的法統挑戰。洪三雄和陳玲玉主持的「法言社」特邀陳少廷與國民黨的法統打手台大周道濟教授在台大體育館舉行世紀大辯論:「中央民意代表應否全面改選?」,這場石破天驚的辯論對當時台灣大學校園帶來令人震撼的衝擊,也促成了無數知識份子的覺醒,播下了「國會全面改選」的理論基礎。而他本身也成為台灣知識份子理想主義的代表,他的恩師自由主義大師殷海光,地下有知一定會以他的表現而自豪。
陳少廷不但重視爭取台灣人政治的主體性,更難得的是他重視臺灣人文化的主體性,因此他才會在1977年出版《台灣新文學運動簡史》。近百年來,台灣新文學在台灣現代文學之父賴和領導下。到了30年代,透過楊逵、呂赫若、張文環、龍英琮、王白淵、吳濁流諸作家的努力後,台灣作家業已建立了自己獨特的新文學傳統,他們的作品都是在反應台灣社會的現實,台灣作家在台灣這個新天地裡,開始以台灣人的心靈,去透視在台灣這個新社會所發生的形形色色的現象,加上50年的異族統治,於是新的文學語言、新的題材、新的經驗不斷地產生出來,終於與中國的文學傳統分道揚鑣,而自成獨立自主的文學傳統。在日治時,台大文學院黃得時教授是第一位把台灣獨立自主的文學傳統,寫出《台灣新文學概說》,戰後陳少廷是第一位以黃得時的論著為基礎,加上新的資料以及新的觀點,寫出了第一部有關台灣新文學史的著述,他這本《台灣新文學運動簡史》,比葉石濤的《台灣文學史綱》,彭瑞金的《台灣新文學40年》,以及去年才出版的最完整的陳芳明的《台灣新文學史》更早出現,可以說是有關「台灣新文學史」的開山之作。他在自序中說:「我編選這本書,目的是對這些先知先覺者的光榮史蹟,作一個客觀公正的記述,讓他們的志業與心血結晶,永遠受到後來者的懷念與崇敬。」陳少廷以一位政治學者的身份,充滿歷史使命感的心情,寫出這部台灣新文學的拓荒之作,無疑激發了後來文學專業學者,寫出更完整的台灣新文學史的原動力。
我與少廷兄並沒有很深的私交,祇是在公開場合很愉快地聽他批評時政、高談闊論,深深佩服他對理想的執著、不畏權勢的風骨,以及對台灣未來的真知灼見,我與他唯一的一次近距離接觸,是在1999年,我們同時獲邀在美東夏令營演講,那時每天晚上都聊到三更半夜,留下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憶,後來他接著來我們南加州演講,那時在最近才去逝的王敏昌教授(國際有名的攝護腺癌檢測法PSA的發明者)家,與蕭泰然等同鄉,有一次愉快的歡聚,並留下了我一生中唯一的一張與陳少廷的合照。
1999年陳少廷寫了一篇〈東帝汶公投獨立的啟示〉,在此文中,少廷兄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亞洲的殖民地,除了台灣之外,現在統統都獨立了,東帝汶能,為何只有台灣不能?而且與東帝汶比較,台灣獨立的條件優越很多。」少廷兄認為台灣人無法出頭天之最大原因是:「台灣的領導人缺乏以性命保護台灣的偉大情懷,沒有歷史的遠見,也沒有爭取國際支援的能力。」
陳少廷是近代台灣重量級的思想啟蒙大師,也是台灣自由主義的先驅者,連中國的民運人士王丹,也希望中國的學術界能出版像陳少廷主持的《大學雜誌》這麼有份量的知識份子的刊物。他已經精采地走完他理想主義知識份子的一生,留下了知識份子風骨的永恆典範,他以全副的心力,在推動台灣的民主運動與文化運動,「老兵不死,祇是凋零」,因此陳少廷的精神仍然活著,如果說他的人生有什麼遺憾,那大概是他對他摯愛的祖國-台灣,懷抱三個未完成的夢:
1.台灣人民能選出一位能帶領台灣邁向獨立建國的領導人,爭取在聯合國主持下台灣人民公投決定台灣前途。
2.爭取知識份子的言論領導權,團結起來,讓《大學雜誌》復活。
3.台灣媒體應該由具有台灣主體意識的人來主持。
讓我們大家努力,替他完成他尚未完成的夢,以便讓他早日在天國安息。 (作者為醫師)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