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解密央行:彭淮南真是神操作? [另類觀點]

0 意見
解密央行:彭淮南真是神操作? 今周刊 – 2016年7月13日 下午12:27 台灣有一個聲音,絕對威嚴,不容質疑。有異議的人,都寧可把話埋在心裡,絕不輕易說出口! 「什麼!連他也不敢出來講?原來大家都這麼怕死?」一名不願具名的大學教授,得知許多經濟學者都不願意接受採訪,驚訝地說。 「『那個人』就是比較…那個…我們也很怕……」這名教授含糊吞吐,像怕洩露了《哈利波特》大魔王佛地魔的名字一樣。 「我們這次採訪,不具名吧?你千萬不要寫到我的名字!」當我們一再保證不會洩露身份、任教的學校及系所,這名大學教授才放下了防備,說出真話: 「央行啊,其實是台灣一個很大的惡勢力!」而他口中的「那個人」,就是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 不敢說,不能說!台灣的貨幣政策有如被設下了戒嚴令,下令者是央行、央行經研處就是憲兵隊。而我們的新台幣,也就像是央行總裁的禁臠,它的利率、匯率該有什麼樣貌,除了總裁,不容他人置喙。 一名大學教授就說:「我之前在媒體上登文章,討論央行政策。結果在央行工作的學生私下來說:『老師,你怎麼搞這麼大,害我們緊急開會。』星期一登,央行星期二就(打電話)來了。」「就是很多這種例子。不一定是很強烈的施壓,但就是希望你不要再談。」 「央行有點過於強勢了,對外界、媒體都不夠謙虛。」中研院院士朱敬一說。「你們媒體們去討論,讓他有一些壓力,平衡一點,我覺得是好事。」「但反過來說,台灣現在很多中央部會,都被媒體罵趴了,現在還站著的,就只有一個人(指彭淮南)。所以我倒還希望,多數部會像彭淮南那樣,強勢一點。」 然而,在十八年的「洗腦」下,「彭神」的稱號在民間越來越響亮,民眾對貨幣政策的認知,卻也越來越模糊。而十八年來,在央行內部的聲音,也慢慢只剩下一個。這,從央行的最高決策單位:央行理事會可以看出來。 「現在(央行的理事會)的制度,討論真的有難度。」曾在央行擔任理事十三年、台大經濟系專任教師吳聰敏說。 「目前台灣央行的理事會成員都是兼任,真正專任的,只有總裁和副總裁。」吳聰敏透露:「理事會如何開會?央行會先報告過去經濟情勢,資料詳盡;但是報告最後一張投影片,不會在會前資料出現,那張投影片是最關鍵的。最後那一張投影片就是:今天從央行角度來說,建議升息、降息,或維持不變。」而通常,結論就是那張投影片上所建議的。 對於理事會的討論過程,我們總是只有彭淮南的一面之詞「一致同意!無人反對!」比照美國聯準會在決策會議後,一定會發布新聞稿說明會議的決議,公布贊成與反對者的人名,並且簡單說明理由及意見,台灣央行這樣完美一致的聲音是怎麼出現的呢? 「如果理事提出不一樣的觀點,討論到最後,通常是主席裁示:『這位理事先生的意見,我們下次會好好考慮一下。』」吳聰敏說。當記者問:下次有考慮嗎?吳聰敏一臉為難的表示:「當然很難。除非列入會議記錄,否則很難判斷到底有沒有納入。」 顯然,從外部的學界、媒體界,到內部的副總裁、理事會,央行造就了一個「無人能反對彭淮南」的制度,所有持不同意見的人,全部噤聲。 難道央行一言堂式的決策,真的就完美無遐,對台灣經濟沒有副作用嗎?當韓國GDP超越台灣,央行則以PPP後超高的GDP來請大家不用擔心,因為台灣的低物價,所以我們的「國內實質購買力」高於韓國。 事實,絕非如此。一名智庫主管就指出:「低物價政策,讓台灣變成『低邊際利潤國(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