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海大副校長看走山意外/土壤含水量 超過地錨承受力(MIT 麻辣冰淇淋)[高速公路.走山.岩錨]

0 意見

海大副校長看走山意外/土壤含水量 超過地錨承受力(MIT麻辣冰淇淋)

更新日期:2010/04/28 04:11
〔記者林嘉琪、劉力仁、施曉光、曾鴻儒/台北報導〕到底是岩錨老舊失效?土壤含水量高?還是邊坡砂頁岩遭水侵入變弱?國道三號七堵路段走山的原因 眾說紛紜;海洋大學副校長、大地工程專家林三賢教授表示,這次意外發生的原因可能是邊坡砂、頁岩互層遭到水侵入,造成頁岩的強度降低,加上水壓的影響,超 過原來地錨所能承受的壓力,才會引起走山。
林三賢說,高速公路邊坡防護、地錨或岩錨的設置須有一定規範及標準,走山路段這些岩錨已使用多 年,應已發揮一定功能。他認為,這次意外可能是邊坡外有水入侵,在岩層形成水包,頁岩在水中可能液化造成強度降低,加上水入侵造成水壓,當超過原來邊坡防 護所設計的承受壓力,因此發生走山現象。
有工程背景的國民黨立委李鴻鈞認為,這次北二高走山路段應與雨水長期滲透,造成頁岩或砂岩滑動有 關,與岩錨不夠深入無關。他說,岩錨工程只是護邊坡,如今是整座山走掉,如此大的量要「自重」滑下來,工程上很少有這樣的案例,而且這已經不是地錨的力量 可以抗衡。
氣象局:基隆雨量逐年減少
針對「土壤含水量高」導致山崩的說法,氣象局及氣象學者則認為「怪給老天爺似乎說 不通」。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說:「若說上週五、六的大雨是造成山崩主因,這也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 根稻草。」政府是否落實及定期監測公共工程的地下水排水問題,更值得檢視。
氣象局資料顯示,基隆全年降雨量其實是逐年減少,二○○七年為四 ○六三毫米,二○○九年則為三六五四毫米,氣象局預報中心長期預報課課長賈新興指出,目前沒有線索指出「因為降雨導致土壤含水量高」。
文化 大學理學院院長劉廣英指出,以往被視為多雨的宜蘭和基隆降雨都有減少趨勢,說是降雨導致山崩之間的關聯太薄弱。
對於外界質疑岩錨鬆脫、鏽 蝕、拉力不足,高公局總工程司連錫卿強調,災變前的巡查都沒有發現異常。
國工局副局長張純青則調出當年設計圖,直言走山範圍距離國道一百多 公尺,距離當初有施工處理的邊坡,也有四、五十公尺。
國工局:走山力量扯掉岩錨
此外,張純青說,當地埋有兩層、約六百支岩 錨,每支岩錨打入地底的深度從十四公尺到卅五公尺不等,岩錨由套管套住七股鋼索,每股鋼索預力為九.三五噸,可承受兩倍拉力,一支岩錨等於可承受一百三十 噸拉力。
但此次走山的土石量達四十萬噸,從約十六度的山坡滑下,拉力大約有十一.五萬噸,張純青直言,這已經遠超出岩錨承受力,此次走山的 力量已經非岩錨所能抵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