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台灣演義:中日抗戰系列 - 中國抗戰上集下集

0 意見
...

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4大危機 台灣未來10年迴避不了

0 意見
作者記者林庭瑤╱台北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5年9月3日 上午2:58 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昨天指出,台灣人口快速老化,到二○二五年將拉起紅色警戒,高齡化伴隨著長期照顧問題,但台灣不能盲目仿效北歐福利國家,而是要與時俱進,建構具台灣特色的長照制度。 薛承泰昨在中常會報告「未來十年無法迴避的問題」,台灣面臨「台灣競爭力在哪裡」、「老人化社會」、「三分之一大學何去何從」、「年金保險基金見底」等四大危機。 他指出,從二○二五年台灣老年人口占二成,老人當中的老老人會很多,加上幼年人口不到一成,當逐步退出人口紅利期,就算有機會也難以發揮,台灣如何找到競爭力,將是一大問題。 高齡化伴隨著長照問題,薛承泰說,扁政府研究長照七年,馬政府推動長照七年,今年五月已通過長照服務法,接下來是長照保險,但上路要謹慎,由於長照體系尚未完備,最好讓年金保險上路後,再推動長照保險。 薛承泰認為,台灣推動長照政策與經費編列不能過於躁進與討好當下,也不要盲目跟進國外,要注意福利國家的危機,比如德國就沒有學北歐國家,台灣應考慮人口結構與文化底蘊,建構具台灣特色的長照制度。 第三個危機是「大學崩盤低薪現象」,薛承泰預估,人文社會學門擴張過快,與產業發展脫鉤,現在大學新生每年不到十五萬人,未來將有三分之一的大學不知何去何從,且大學教育已有「階級複製」的情況。 第四個危機是年金財務危機,據統計,勞保、軍公教退撫基金將在二○一九年...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悼念臺北大空襲70周年 到底是誰塗改了歷史?

0 意見
土方銀 2015-8-31 15:45   相信下面這張圖,有人看過,但有更多的臺灣人沒看過。 是的,沒看過的朋友,請不要驚訝,這是被轟炸後的總督府,也就是今天的總統府。 今天,是二戰臺北大空襲七十周年。 七十年前的今天(1945年5月31日),此刻臺北全城正在熊熊大火中燃燒。 臺北市民的竄逃、驚恐、不安、崩潰,流竄在臺北市的每條街道巷弄中。消防車的警鈴聲 、醫護人員的吆喝聲,充斥在全是燒焦味的臺北城。  斷垣殘壁和烈焰火光中,被炸死的臺北市民屍橫遍野。他們未閉的眼睛望著臺北的天空。 他們似在問『這就是臺灣人的宿命嗎?』 但是,這麼重大的歷史事件,在臺灣卻彷彿不曾發生過,徹底的消失了。 是誰竄改了歷史? 我們沒有屬於自己的『二戰國家紀念園區』。我們沒有屬於自己的『二戰臺灣人殉難紀念碑』。我們沒有『二戰和平紀念日』。我們更沒有五三一全國鳴笛一分鐘哀悼、五三一鮮花哀思、五三一官方中樞紀念儀式! 是的,臺灣彷彿從人類史上最重要的戰役中徹底消失。 空襲後的總督府後門 ( 今總統府 )。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七十週年,放眼望去,世界各國皆進行程度不同的官方中樞紀念, 唯獨臺灣銷聲匿跡,彷彿未曾參與過二戰。  臺灣沒有參加過二戰嗎?當然不是。 從一九四二年日本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並徵召台灣人志願從軍起,臺灣人就註 定要捲入這場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戰役。  當時臺灣實際從軍的人數約八萬人,軍夫和軍屬約十二萬人,總計約二十萬人被動員。而在太平洋戰爭中戰死的臺灣人高達三萬多人。  這樣的人數,這樣的規模,做為後代臺灣人的我們,竟然沒能為他們追思紀念,這是前輩的不幸,還是我們的不對?  1945.05.31...

連戰才是「出賣臺灣」的「賣國賊」

0 意見
連戰才是「出賣臺灣」的「賣國賊」 作者郭寶勝 | 民報 – 2015年8月31日 下午8:02 相關內容 觀賞相片連戰才是「出賣臺灣」的「賣國賊」 前 幾日由於李登輝前總統從一個臺灣人身份講出真實的二戰史觀,竟引來馬英九總統「出賣臺灣、羞辱人民、作賤自己」的指斥,眾多國民黨要人也指認李登輝是「賣 國賊」。然而近日國民黨前主席、中華民國前副總統連戰,準備前往北京參加9月3日大閱兵,引來臺灣朝野不滿,除綠營指斥連戰敵我不分外,國民黨要人郝柏 村、賴士葆等都勸阻連戰去北京,連馬英九29日在臺北市議會表示北京閱兵連戰「不宜參加」,且「這就是我們中華民國政府的立場」。而如果連戰執迷不悟,一 定要去北京,那馬英九是否要指責連戰「如果連戰不是出賣臺灣的賣國賊,那誰是出賣臺灣的賣國賊」? 事實上,連戰從2005年胡連會以來就一直充當認賊作父、出賣臺灣的角色。這次如果北京成行,更加會夯實其「出賣臺灣、羞辱人民、作賤自己」的「賣國賊」身份。此中原因有三: 首先,連戰此行乃是為中共荒謬的抗戰史...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台塑集團的企業良心何在?

0 意見
台塑集團的企業良心何在? 作者詹順貴 | 民報 – 2015年8月31日 下午2:02 相關內容 觀賞相片台塑集團的企業良心何在? 日前(2015年8月13日)居住於雲林縣台西鄉飽受六輕污染而罹癌居民,終於組成自救會對台塑集團提告求償。翌日於台北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緣由始末,經媒體報導後,台塑集團的回應,竟是認為求償居民損害其企業形象,不排除提告。企業之無恥,莫此為甚。 2013年8月,新北地檢署有一份違反空氣污染防治法刑事案件起訴書,最後一段這麼記載:「台○集團本為國內知名本土企業,其獲利甚鉅,為節省與其獲利相較下之些微利益,竟因此違反法律並破壞環境,倘被告等人於審理時否認犯罪,請從重量刑,以示懲戒。」 起訴書所指這家國內知名本土企業,正是台塑集團。犯罪事實大致是,集團期下南亞塑膠的樹林廠透過操縱空氣污染自動監測設施,低報空氣污染物排放量予 新北市政府環保局,並因而短繳空氣污染防治費1億1924萬多元。起訴書中另外提及同集團的華亞汽電共生、台灣化學纖維以及南亞另一工廠,也...

改變從台北開始 柯文哲、紀國棟對談

0 意見
紀國棟(左)邀請柯文哲(右)到龍井國小進行座談會。(記者何宗翰攝) 2015-08-30  21:39   自由時報電子報 〔記者何宗翰/龍井報導〕台北市長柯文哲天晚間接受前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紀國棟邀請,到台中市龍井國小舉行「改變,從台北開始」座談會,由於龍井區是紀國棟過去的立委選區,此行不免被外界解讀有「站台」意味,但兩人都強調,座談會目的就是看看地方,和民眾交流溝通,加上地點在學校,不方便談選舉。 柯文哲以「改變,從台北開始」為題演講。(記者何宗翰攝) 柯文哲在座談會中暢談施政理念。(記者何宗翰攝) 柯文哲與紀國棟接受民眾提問。(記者何宗翰攝) 柯文哲到台中魅力不減,民眾爭相合影留念。(記者何宗翰攝) 紀國棟表示,認識柯文哲不久,但兩人英雄惜英雄,在電視政論節目空檔會聊聊天,當時白色力量崛起,都覺得是台灣的中道力量;後來柯文哲爆發MG149案,雖然他當時是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在節目上遇到同黨的立委羅淑蕾批評柯P,仍會跳出來「奧援」。 紀國棟說,被開除黨籍之後,他收到柯文哲送來的三顆苦瓜,相當感動,後來聽到柯文...

慘!166萬戶入不敷出 所得最低20%家庭「負儲蓄」達19285元 [2015.貧富不均]

0 意見
2015-08-31  自由時報電子報 人口老化、工作貧窮 問題嚴重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薪資停滯、物價居高,許多家庭陷入新貧、近貧困境。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調查,國內所得最低廿%家庭(約一六五.八萬戶)去年平均每戶「負儲蓄」一萬九二八五元,已連續八年「入不敷出」,顯示人口老化及工作貧窮問題嚴重。 官員:負儲蓄 高齡化常見現象 主計總處官員解釋,低所得家庭經濟戶長六十五歲以上占了近一半,多數依靠儲蓄或退休金生活,因此出現「負儲蓄」,這是人口老化過程中常見的現象,不宜解讀為「入不敷出」。不過,官員也坦言,另有一半低所得家庭確實收入較低,生活比較困難。 學者認為 所得分配不均是主因 學者則認為,低所得家庭連續八年出現「負儲蓄」,次低所得家庭儲蓄金額也不高,原因不只是高齡化,而是分配出了問題;雖然GDP(國內生產毛額)仍成長,但分配不均,工作貧窮問題嚴重,加上物價又高,中低所得家庭日子難過。 主計總處調查,二○一四年國內家庭戶數八二九萬戶,所得總額十兆六一六億元,較二○一三年增加二.七四%;平均每戶所得總額一二一.四萬元,增加一.五二%;所得總額減掉「非消費支出」(稅費、利息支出等),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九十五.七萬元,增加一.五五%。 若將國內家庭按所得高低分成五等分位,每一等分位代表一六五.八萬戶,去年所得最低廿%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僅卅一.七萬元,平均每戶消費支出卅三.六萬元,呈現入不敷出的情況,平均每戶「負儲蓄」一萬九二八五元。根據統計,低所得家庭「負儲蓄」金額最高六年落在二○○九年至二○一四年,都在馬政府任內。 另外,所得次低廿%家庭雖未出現「負儲蓄」,但去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五十八.八萬元,平均每戶消費支出五十四.三萬元,平均一年儲蓄金額只僅四萬四二三三元,家庭收支也相當吃緊,若遇到重大意外變故,可能無法支應額外開銷。 相較之下,所得最高廿%家庭,去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一九二萬元,平均每戶消費支出一二七.二萬元,平均每戶一年可以存下六十四.八萬元,儲蓄率高達卅三.七七%。換言之,高所得家庭光是一年的儲蓄金額,就高於所得最低廿%及次低廿%家庭一年的可支配所得。...

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解讀薪資賽局:苦幹實幹的人,為何拿不到高薪? [薪水.職場.工作.加薪.yahoo.新聞]

0 意見
/劉揚銘 在理想的職場裡,我們都相信「努力必有回報」「薪水低是你沒競爭力」,不過現實世界可沒那麼天真,你的努力跟回報常常不對等,薪水高低更可能和工作能力無關。舉例來說,身為上班族的你,是否常覺得自己對公司的貢獻遠高於所領的薪水?環顧四周同事,是不是也發現辦公室裡最苦幹實幹、處理最多業務的人,常常不是最高薪的那個? 在最提倡「老闆想的和你不一樣」「員工要努力擁有老闆的視野」的台灣職場,專家會對你說,以上這些現象再正常不過,因為從老闆的角度來看,給員工一份「不滿意但願意勉強接受」的薪水,對經營公司是最有效率的(但員工是什麼感覺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底下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老闆的心態。 薪水賽局老闆篇:讓員工不滿意,才是有效率 假設某員工對公司貢獻10萬元獲利,除非老闆佛心來的,否則不可能開10萬的薪水給他,這樣只有員工賺,公司賺什麼呢;而如果老闆開5萬薪水,這員工二話不說就走人的話,那公司也損失了10萬的貢獻度,不划算。也因此,老闆給薪肯定選擇兩個極端,至於最完美的狀態,當然是「低到讓員工不爽,但又能勉強留下來」的數字(例如6萬),對公司是最有效率的。 怪不得我們從來沒聽過哪個同事很滿意自己的薪水,因為老闆本來就不會給你自認為值得的薪水啊。 老闆的盤算是,如果花3萬請到一個菜鳥,透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讓他能發揮6萬的價值,那公司就賺到3萬。就算菜鳥要求加薪,加到3萬5000也已經是16.67%的調幅,嚇死人的高,公司還是能賺到2萬5000。如果同一個職位有比較資深的人要求5萬薪水,就算他也能發揮6萬的價值,對公司來說,還是不如那個願意領3萬的。 這也是為什麼老闆還總是想用新鮮的肝來取代你,讓公司維持成本競爭力。 薪水賽局員工篇:只有跳槽,才有資訊不對稱的機會 而身為受雇的員工,你的加薪速度永遠追不上工作量增加的程度,也趕不上你承擔責任的力度。不論哪一行,員工最有條件開口喊價的也只有跳槽時。因為新老闆並不知道你究竟能貢獻多少價值,基於資訊不對稱,才有可能給你滿意的薪水。 所以說,如果你是新鮮人領3萬薪水,也在工作中磨練了一陣,一旦知道自己有6萬價值的時候,最好的選擇不是要求升職加薪(因為老闆絕不會給你滿意的薪水),而是趕快跳槽並且大膽開價,敢說我在這職位上能發揮的作用能比6萬更大,所以公司值得開更高的薪水給我。 這也是為什麼,你同事裡面最苦幹實幹不計較的,領的薪水往往沒有那個空降進來的同事多。在老闆與員工的薪水賽局裡,薪資常跟員工的能力無關,而跟資訊不對稱的程度以及跳槽實開價的大膽程度有關。 看到這裡,不禁覺得在台灣當員工好想寫個慘字。以往那些被我們稱為「職場美德」的條件,比如要勤奮耐操、要有定性、不要常換工作、不要跟同事隨便談論薪水(薪資保密條款)等等,無一不是在防範員工領到值得(甚至超越)的薪水,並且盡量壓低公司的人事成本。我們的勞工都被教導成沒什麼競爭心,怪不得公司都很有競爭力。 把人力當成本,是一種惡性循環 雖然很多老闆以這種經營態度為傲,還要把這種思維教導給職場新鮮人,讓他們了解老闆想的和你不一樣。但以這種薪水賽局沙盤推演下去,其實對勞資雙方都沒什麼好處。 一旦公司基於所謂的「經營效率」,老是給員工「不滿意但勉強接受」的薪水,長期來說,必然留不住具有開創性的頂尖人才(他們早就跑去高薪、高自由度、不被你管理的地方了),只有平庸的員工會留在崗位上,並且與老闆展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遊戲──如果我的貢獻6萬卻只領5萬薪水,那只要降低貢獻度到5萬,上班不就也很有「效率」了嗎? 聰明的老江湖員工,肯定會採取「一分貢獻,三分應付,七分發展壯大自己」的策略,上班敷衍了事,一面搞副業、經營人脈、有機會就跳槽,等著讓其他同事或新人擦屁股,長此以往,對公司真是好事嗎? 用人力成本的角度(外加職場道德洗腦)來玩這場薪資賽局,或許在製造業思維裡是有意義的。但在創新創意決勝負的產業裡,當老闆把頂尖人才推出公司門外,和認輸也沒什麼兩樣。 from...

2015年5月17日 星期日

被朱高正羞辱 他寧擺攤不當警 [這位朱先生老番顛]

0 意見
中時電子報作者: 林偉信╱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5年5月12日 上午5:50 中國時報【林偉信╱台北報導】 2年前處理前立委朱高正酒後爭執,卻遭朱打傷的台北市警萬華分局前警員吳沛樺,因不滿朱犯後態度惡劣且拒道歉,憤而辭去「鐵飯碗」的警察工作,到夜市擺攤賣衣,他昨因本案出庭應訊時表示,雖然「夜市人生」過得辛苦,卻活得有尊嚴,這也是他對朱高正辱警的抗議。 26歲的吳沛樺2013年7月間擔任萬華分局武昌派出所警員,據報前往西門町紅包場處理糾紛,到場時卻發現鬧事者是朱高正;朱被控因不滿女歌手坐旁邊打擾他,竟摔酒杯且怒摑對方。 吳沛樺與同事張邦寧要求朱出示證件,想不到卻激怒朱高正,朱當場辱罵吳、張二警「傻B」、「猴囝仔」,並將吳沛樺撂倒在地,員警最後聯手將朱上銬逮捕,帶回警局偵訊。 案經檢方起訴,台北地院痛批朱高正曾任立委,卻視國家公權力為無物,且犯後毫無悔意,依侮辱公務員、傷害等罪將他判刑5月,得易科罰金15萬元,另須各賠償吳、張2名警員7萬多元,朱高正不服提起上訴。 朱上訴控執勤過當 高院昨首次開庭,朱高正仍否認犯罪,他還反指吳沛樺執勤過當,並稱他責罵員警是有道理的,且他是...

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一個中國老闆的感歎:日本乾淨背後的力量,真的太可怕! [有些值得深思的觀點]

0 意見
 此篇文章取自網路,所以原作者裡面的政治立場請先撇開不去討論!且他用人民幣計費,表示是來自中國網友文章!內文並無提到台灣跟中國的政治矛盾,所以大家也不需要太過氣憤!  雖然你在日本的大街上可以看懂很多漢字,但你根本聽不懂日本人在講什麼,他也聽不懂你講什麼,所以我們交流還得用英文,一個中國人和一個日本人在日本土地上講英文,就像雞同鴨講,很滑稽的一個場面。  為什麼中日民眾的心理距離比美國還要遙遠?因為他們在心理上已經脫亞入歐,而我們在和日本人交往時,因為兩國的特殊的歷史和恩怨,交往比和美國人交往還要有障礙。  真是一聲嘆息! 乾淨背後的力量 去日本最大的感受就是兩個字:乾淨!比美國還要乾淨!日本不僅僅是大城市的主幹道乾淨,連小街小巷都特別乾淨。 在日本,你看不到有人砍樹,他們國內的樹是絕對不能砍的。我在日本就沒有看見裸露的土地,全部要麼是柏油路,要麼是草地。 你在大城市最大的感受就是,空氣中沒有灰塵,連他們的牆面和玻璃都是特別乾淨,汽車也很多,但是沒有尾氣,更見不到冒黑煙的車。  在東京三天,我們基本沒有遇到塞車,我問導遊為什麼?導遊說:在日本週一到週五,一般的人甚至是老闆,都不開私家車上班,全部坐鐵路和地鐵上班,因為時間絕對有保證。在街上跑的基本都是營業用車。 日本的公共交通極其發達,日本的第一條新幹線建成於1964年東京奧運會,到今天都運行得非常好,今天日本全國建成了覆蓋全國的鐵路新幹線系統,效率非常高,他們的鐵路像公交一樣運行,和地鐵、公交接駁得非常好,轉車很方便。 所以像中國這麼一個國家發展私家車是非常壞的國策,你看像香港、新加坡都限制私家車,而中國卻對私家車沒有任何限制,為了一點眼前的GDP,犧牲中國的長期發展潛力。  難道日本僅僅就是比較乾淨嗎?這乾淨背後難道真就那麼容易嗎?為什麼我們做不到?因為我們沒有公德心,所以我們亂扔垃圾。為什麼我們亂扔垃圾?因為我們的眼睛裡能容忍髒,為什麼我們的眼睛能容忍髒,因為我們的靈魂能容忍髒。 乾淨代表一個習慣,一種追求。廣島亞運會,開幕式結束時,全世界的人發現,幾十萬人日本人退場後,在體育場裡,居然沒有發現一張丟掉的廢紙!是不是可怕的日本人? 再給你們講一個朋友的故事,他在日本三菱重工工作,賣印刷機給大陸的印刷廠,他有一次帶一個國內一個印刷做的比較大的老闆去日本參觀,這個老闆也做得比較大,發展得很快,有點志得意滿。  參觀時,日本人讓這個老闆進印刷廠前把鞋脫了,當他從印刷廠出來,發現白色的襪子居然還是白色的,整個印刷廠全部是自動化生產,就沒有幾個工人。這和國內印刷廠環境是天壤之別。當這個老闆回國後,到處都在講這個故事,這件事給他極大的震撼。 我就在想:為什麼乾淨這麼簡單的事我們都做不好? 後來我終於明白了: 我們的幼兒園不乾淨,小學肯定乾淨不了,小學不乾淨,中學乾淨不了,中學不乾淨,大學乾淨不了。宿舍之髒、之臭,實在是讓人至今難忘,我就明白:我們這些人走上社會,社會也乾淨不了。  地鐵裡可怕的皮鞋聲 我們住在東京廳附近的京王酒店,附近就有一個很大的地鐵交換站,你早上來到這個地鐵站,你看見洪水般的但有序的人流,但是基本沒有人講話,更沒有人大聲講手機,你只能聽見可怕的皮鞋聲。  日本人做事是以不給別人添麻煩、不影響別人為原則,這已經成為他們靈魂深處的東西,已經完全內化了。 我們的孔子所講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僅僅是在嘴上講講而已,我們的五講四美三熱愛,也不過是寫在牆上而已。 我們都是一群只會說,不會做的人,或者做也是做不到位的人,或做事打折扣的人,或者「說」是專門用來騙人的。 你看我們的政治科作業寫得多好,全部是說說而已,很多是不當真的。 日本的教育和我們有什麼區別? 日本人特別重視幼兒期的教育,所以很多母親生了孩子之後辭掉工作全職帶孩子,為什麼?因為他們認為孩子三歲前是幼苗期,特別重要(中國也有一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旦孩子的成長出現問題,特別難修正。  而且日本人認為:讓男人工作更勤勉一些,強度更大一些,收入更高一些,讓母親回歸家庭,等孩子3歲後再上班,對社會效率沒有任何影響,但對下一代的成長特別有利。 另外他們對孩子培養的一個原則就是:七分飽、七分暖。他們基本不讓孩子吃得太飽,也不怕孩子穿得太少,秋天孩子穿個單衣在外面玩水他們也不怕孩子受涼,所以你在日本基本看不到胖子。 另外,孩子生病一般不像中國一樣動不動打點滴,他們認為孩子有很強的自愈能力。  日本人均壽命是全世界第一,這也說明日本人衛生條件、醫療條件、生態環境、飲食習慣、體育運動都做的很好。 另外,我感覺日本的學校特別重視校服,他們的校服也特別漂亮,式樣很多,做工很好,我問他們為什麼這麼重視校服?他們的回答讓你耳目一新: 一個人穿上製服,就是要告訴它: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身份。 任何一個人穿制服幹壞事內心總有一種不安。 另外,日本人讓人吃驚得就是,每個家庭都有家庭記賬本,家庭主婦不記賬是不可想像的事。 我記得在超市買東西,收銀員一定問的一個問題是:是打印一張單嗎?因為日本家庭主婦很多時候在超市買東西是分單打印的,以方便記賬。 比如文具歸文具、書籍歸書籍、食品歸食品,這樣她們每個月就能做統計,家庭理財的概念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在培養。  另外,日本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女人回歸家庭,但是男人的錢袋卻歸女人掌控。每個月,女人給男人一些零花錢,但男人還有一些加班費可以做私房錢。 沒有比敬業更好的愛國主義 在日本接受日本人最多的就是日本人的鞠躬,據統計,一個日本百貨公司的電梯口的迎賓員,一天要鞠2500個躬。 我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就非常明白,要天天這麼鞠躬多麼不容易,支撐他們這麼常年累月做的是他們視敬業為天職的理念。  比如我明天下一個命令,公司的保全人員明天開始給上班的客戶鞠躬,明天他們可能能做到100%,後天他們可能就打95折,大後天他們打90折,最後不了了之。  我有一句口頭禪:沒有比敬業更好的愛國主義。 一個老師,愛你的學生,這就是愛國; 一個編輯,出沒有校對差錯的書籍,這就是愛國; 一個警察,保一方平安,把本職工作做好,這就是愛國。 一個清潔工人,把它負責的地方搞得乾乾淨淨,就是愛國。  在網路上做一個愛國主義者,不用付出成本和代價,太容易了。我要問他一句:你本職工作怎麼樣?這是分辨一個真正愛國主義者的放大鏡。 我們離日本有多遠? 很多沒有去過日本的朋友問我: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到底離日本有多遠? 我就反問他:中國足球隊離歐美強隊有多遠? 他就說:就單個隊員技戰術水平、體能來講,好像水平很近,但整個隊一旦上場打起來又好像差很遠。因為:你根本就沒有贏的機會。 我說:你這就講對了,中國和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差距,就好像中國足球隊和歐美強隊的距離,感覺差不遠,但實際差很遠。因為人家已經霸住位了,你要接近還容易,你要超越很難。 我們的生活水平上去了,生活品質沒有上去,我們的生活品質上去了,生活品位沒有上去。 我當時就講了一個例子:中國很多老闆也能買賓士車當座駕,但是永遠不要忘了,坐賓士的民族和造賓士的民族絕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民族。  你有100多萬人民幣你就能買一輛賓士S320,但你要造出同樣價格性能比的賓士車來,投資100億下去,卻未必能。 我這次也特意參觀松下研究院,發現中國製造的一些幻覺。很多商品背後印有Made...

洗腦洗太久!還原台灣歷史課本不會提的森林史真相 [一種說法]

0 意見
在一位好友FB上看到的資訊,原作者非常用心地寫這篇文章,他希望能多讓一些人對於台灣的森林史有更多的瞭解,也希望能夠儘自己微薄的力量負擔起一點保護山林的責任,更希望喚醒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記得去珍惜為我們犧牲奉獻的土地:台灣。 轉來與卡友們分享。  原作者:黃鈺翔  森林系出身的我,每當到台灣山區遊玩聽到遊客們的交談,最令我感到憤怒與難過的,莫過於這一句話了:「日本人把我們的木材都砍走了,都是他們把我們的紅檜偷光了!!」黨國教育真是成功啊...意識形態的塑造能夠掩蓋一切的黑暗與腐敗。  日本人砍伐台灣森林總面積:1萬8432公頃 國民政府與民間砍伐總面積:34萬4千多公頃 < from.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 > 儘管台灣今天的繁榮是靠當年林木輸出所得的外匯培植產業所得到的,可以說是沒有林業的貢獻就沒有今天的台灣;但我們不可忘記的是國民政府當年肆無忌憚且全台開伐、全民盜伐的作業方式,窮盡了台灣幾乎所有的天然巨木原始林。 但,在過去五十幾年來的教科書編纂上,強調的永遠是「明治神宮的鳥居來自台灣檜木」與三大林場伐木史還有許多精彩照片,把日本人塑造成偷走台灣山林資源的最大兇手,而國民政府對台灣森林資源的採伐敘述只有短短篇幅還不附圖。 但事實是,當年日本人「就只有」三大林場加上林田山,其他的山林可是原封不動的完美啊!國民政府把台灣大部份山林利用殆盡以後,把責任都推給日本人,坐享當年因為伐木而創造的一切繁榮與功名,好像台灣今天山林的破壞都事不關己似的、不用承擔大規模林業換取經濟成長後所留下的代價與瘡疤。  最可怕的是,教科書都沒說謊,只是選擇性地告訴你什麼、強調什麼而已。 民間盜伐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王永慶了。什麼賣米白手起家都是美化,真正讓他致富並且轉投資石化業而成台灣首富的根基,就是盜伐!台灣最大的山老鼠被當成「經營之神」在膜拜,你說這個國家的教育,可不可悲?  伐木本身沒有錯,而且台灣當年的確是需要林業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力量才得以成長茁壯,林木採伐是必須的;但經營者可以選擇適宜的手段與經營方式,並且需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起責任!最不能原諒的是自己用毀滅式的手段搾乾了台灣還「剩」95%的山林資源裝滿了自己的口袋、轉投資其他事業賺大錢後,還以歷史的勝者姿態編纂教材美化自己的所作所為再將責任都推給前朝,把所需負起的代價切得一乾二淨!  身為一個真正的台灣人,你必須瞭解佔有台灣59%面積的這片廣袤森林,他是如何幫助台灣從戰後的廢墟中站起來而至興盛、接著被貪婪的國民政府掠奪、最後被歷史的勝者將毀壞責任推到前朝失敗者的頭上、今天繼續哭泣悲鳴還沒能被台灣人意識到這債主是誰。  身為一個真正的台灣人,你有義務知道自己家鄉的土地究竟發生過什麼事、思考未來我們能做什麼、將真相傳遍大街小巷清澈每個「台灣人」的雙眼。瞭解自己的家鄉,從洗清過去腐敗蒙蔽、只學中國忽視台灣的教育遺毒開始;思想清澈了,就能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故鄉,我們美麗而驕傲的台灣。 這張照片是今年7月中我站上雪山聖稜線往西南邊拍攝的,右後方淺綠色山頭的是「大雪山」,就是台中大雪山森林遊樂區伐木範圍。 左後方有兩個尖尖頭連在一起的山是「白姑大山」,就是八仙山林場的伐木區域。其實山林之大,無窮無盡,台灣上好的紅檜扁柏根本不可能只長在日本人那四個林場裡面;說穿了,那四個地方會被開發主要是因為:1.地勢適宜森林鐵道開發...

開放中國人來台買房公文曝光 馬英九遭轟:正式「賣國」!

0 意見
總統馬英九又遭外界質疑「賣國」,正修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副教授陳耀如26日在臉書po出兩張內政部公文,指出馬英九競選總統時,政見之一明明是「不開放中國人民購買台灣住宅」,本月19日內政部卻正式開放陸客在台「一年可購買土地13公頃,一個社區可購買10%的戶數」,讓她氣得直問「這樣對嗎?」根據該份公文顯示,新的「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灣地區取得不動產物權採行總量管制之數額及執行方式」從今年7月1日起生效,中國人每年可在台取得「土地13公頃,建物400戶」的不動產,如果是同棟或同一社區的建物,則以總戶數10%為上限。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為了「順應全球化潮流並有效運用資金及技術,提升台灣地區整體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活絡不動產交易市場」從2002年開放陸資來台取得不動產,截至去年12月31日為止,內政部許可的181件中,大陸資金在全台各縣市取得不動產狀況如下: 【北部】基隆市6件、台北市15件、新北市27件、桃園縣23件、新竹市1件、新竹縣1件、苗栗縣1件【中部】台中市35件、彰化縣2件、雲林縣1件、南投縣2件【南部】台南市2件、高雄市58件、嘉義縣1件、屏東縣1件【東部、外島】宜蘭縣2件、台東縣2件、金門縣1件 對此有網友colorgreen痛批:醞釀這麼多年,馬英九終於勇敢做自己了!這應該是他長年來的心願,把台灣「賣」給中國!中國人熱錢流進台灣,多少人會貴到沒有房子住?租房子房東都是中國人,有糾紛也難以管控,買了不住也只是墊高房價。社會一片倡導居住正義的浪潮,馬英九竟然反其道而行,雙手把台灣呈給中國。說要愛台灣,學講台語客語就是愛台灣嗎?開放陸客自由行,到處都有人亂便溺,觀光景點托陸客大嗓門與沒教養之福,品質大幅下降。台商過了中國水,回國投資,賺走台灣錢,賠了人民健康。現在還有一個政黨,對於這種政策不聞不問,要把台灣拱手讓給中國投資客,真的是無恥到極致! wureee發表於...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李家同:不要再折磨年輕人 改回聯招吧

0 意見
中央社 – 2015年3月29日 上午9:22 (中央社台北29日電)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正進行二階段甄選,繁複的流程苦惱考生和家長,雖然提供不同入學管道和機會,但在選擇過程,有人批評如同賭博。李家同教授在書貼文「不要再折磨年輕人,改回聯招吧!」 長年關注教育問題的博幼基金會董事長李家同指出,他所認識的教授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全國最多只有5%的人是要經過特別的方式入學的,其他人都是普通人,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對這些人而言,聯招是最好的方法,簡單而又公平,完全沒有賭博的成份在內。 李家同近日在臉書貼文指出:最近有一位朋友告訴我,花了很多時間和兒子研究如何填學測之後的六個志願。但朋友的兒子最後說「我不會再生孩子,因為我不要看到他在我們的國家遭受如此大的折磨」。 現在要進大學,一定先要參加學力測驗。學力測驗結束之後就要填志願申請入學,可是只能填六個志願。你也可以不申請入學,就要參加一個考試,這個考試叫做「指定考試」。 為什麼叫做指定考試?恐怕誰也說不出所以然來。指定考試就像過去的聯招,考完之後也像過去的聯招一樣填志願和分發。但是指定考試的名額有越來越少的趨勢,有些明星大學甚至只有20%的學生是經由指定考試入學的。所以,很少人敢不申請入學的。 如果你申請入學的結果不理想,你仍然可以放棄,然後再參加指定考試。所以,我們第一個問題就是一個「賭博」的問題,要不要放棄學力測驗的結果以及要不要放棄申請入學的結果。這已經就是折磨我們的年輕人了。 更要注意的是,指定考試的內容比學力測驗要難,如果你程度不好,學力測驗的結果不理想,你就只有參加指定考試,所以我們國家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功課好的人考比較容易的考試,功課不好的人要考比較難的考試。 現在我們來看填六個志願的問題,假設要填某一個學校的一個科系,你就要查這個科系所訂定的申請入學標準。它也許要求英文要均標,數學要高標等等,如果你不具備這些資格,那就白填了。如果是考得非常好的同學,任何科系都能上,事情簡單許多。可是成績中等的同學,就要查看許多科系的資訊才能找到他通過最低門檻的科系。 這還沒完,有些科系會要求對英文科加權,雖然英文的成績有通過門檻,但因為加權之後的分數又不夠了,所以又要注意加權的問題。 如果你發現你到達了最低門檻,加權之後的分數也還可以,你還要注意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去年這個科系在申請入學的最低分數。比方說,某某系去年申請入學的最低級分是70,而你只有65級分,你也要知道自己大概又上不去了。 為什麼你要如此地小心呢?因為申請入學並不是你可以直接申請的,要將自己的志願告訴一個單位。假設要申請甲系,那個單位會將所有申請甲系的同學,根據甲系訂出的標準予以排序,假如甲系釋出30個名額,那個單位會通知前90名的同學有被甲系考慮的機會。 所以填志願的問題就在於如果你的分數都非常高,要到哪一個科系,大概都沒問題。如果你的分數非常低,大概只能選一些冷門的學校和冷門的科系。如果你的分數是中等的,就要賭博了。 假設有一個大學的某一科系所訂出的標準不高,可想而知的是,這個科系被大家發現了,很多人會填這個科系為志願,一夜之間,這個科系的入學門檻就變得非常高了。也許去年61級分就可以被考慮,今年忽然之間要64級分才能被考慮。我們可憐的學生填志願的時候是不知道其他人是如何想的,如果他知道其他同學都不會填這個科系,而他填了,他就上了。可是他如何能知道呢? 有些同學會利用很多網站上的落點分析,可是你一定要知道,落點分析如果建議你填某志願,很多人也會據此建議去填,你又倒楣了。我知道就有一些學生填志願的時候,目標高了一點,結果一個學校都沒有能夠進。對這些學生來說,這是不是非常大的打擊?這些學生又不甘心填那些不夠厲害的校系,可是他們的賭博是賭輸了。 填志願還要注意另外一件事,萬一兩所不同大學的科系都可以有面試的機會,你還要注意時間是否有所衝突。比方說,在台北的一所大學是早上十點面試,另一所大學在高雄是下午一點面試,兩所大學其實只有一個機會可以選擇。 假如你有面試的機會,你還要準備備審資料,包含自傳、讀書計畫。自傳對於強勢孩子其實是極為有利的。最令我感到奇怪的是讀書計畫,第一,我根本還沒唸這個科系,如何知道所開的課程有哪些,如何能夠擬定讀書計畫?第二,大學部的課很多都是必修的,只有到高年級才有選修課。一個高中生在高中畢業的時候就能知道在他大四的時候要選什麼課嗎?我真的不知道讀書計畫的功能是什麼。 去面試要出車費,為了怕交通擁擠,有時學生由家長陪同到一個都市住旅館,凡此種種,對於弱勢孩子而言,實在是痛苦之至。 即使你有面試的機會,也極有可能最後全軍覆沒。有些大學有一種特別的辦法,讓你能夠以技藝加分,比方說,會拉小提琴,或者籃球打得特別好,學測也考得不錯,原來只能進某一大學的某一科系,因為有這些才藝,就可以經由這個才藝加分。 可是這談何容易,如果你是籃球高手,就要到很多大學去參加考試。我也要講,有很多在高中職的校隊選手,結果是完全垮掉。其實我們很難講這個同學的籃球技術一定比另外一個同學的籃球技術差一點。要評定同學的籃球技術或是小提琴技藝,往往有主觀判斷標準在內。要靠這種技藝入學,也會使同學感到沮喪。 我們可以問兩個問題,第一,對我們所有的年輕學子而言,這種制度有什麼好處?第二,對於大學而言,這個制度有什麼好處? 我所認識的教授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全國最多只有5%的人是要經過特別的方式入學的,其他人都是普通人,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對這些人而言,聯招是最好的方法,簡單而又公平,完全沒有賭博的成份在內。 我們的政府一再地說施政要便民,所以我們有各種便民措施。現在我們繳稅都可以用自然人憑證來繳稅,要繳水電費都非常容易,沒有想到的是,進大學要受到如此的折磨。 我有不少的朋友,近幾年來都有孩子要進大學,每一個人在他的小孩要進大學的時候,個個唉聲嘆氣。奇怪的是,我們的政府完全無動於衷,制定出如此複雜的入學制度,究竟是根據什麼原理,我真希望政府能夠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如果實在沒有辦法說明白這個制度的優點,那我就建議政府一了百了,不要再折磨年輕人了。恢復聯招,留下少數的名額,讓特殊的學生可以經由特殊的管道入學。...

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

六輕是霾害來源? 有圖會說話 [無良企業?]

0 意見
自由時報 – 2015年3月22日 上午7:22 相關內容 看相片 六輕是霾害來源? 有圖會說話 看相片 台灣3月17日至20日的空氣污染圖。(翻攝臉書) 六輕麥寮管理部否認近日的空氣污染與廠區運作有關。(記者陳燦坤攝)雲林PM2.5污染嚴重,天空灰濛濛一片。(記者詹士弘攝)〔自由時報記者詹士弘、陳燦坤/雲林報導〕霾害嚴重,雲林華南國小校長陳清圳根據環保署細懸浮微粒PM2.5污染源流動圖,發現空污從雲林海邊飆高,堆積在中彰投山區,「污染源不言可喻」。 陳清圳拿出環保署公布的細懸浮微粒變化圖,十九日零時到六時,PM2.5濃度出現象徵良好的綠色,七時污染濃度從雲林海邊開始飆高,隨著西南風往北吹,碰到山後堆積在中彰投山區。廿日因空氣擴散不好,污染瀰漫整個雲林,尤其是斗六區域,最後逐漸擴散到中彰投及雲嘉靠山範圍,雲林海邊,就只有六輕這個工業區。 陳清圳表示,有圖有真相,這種狀況主要是東北季風南下,加上山脈阻擋,污染累積所致。「整個悶啊!台灣人怎麼不悶。」他已經將變化圖上傳到YouTube,只要打上「細懸浮微粒變化圖」即搜尋得到,相信數據與事實勝於雄辯。 雲林縣環保局副局長張喬維表示,光憑單一日污染事件,不能把所有責任推給六輕,但至少代表六輕對污染有一定的影響,這也是雲林縣長李進勇會要求六輕禁燒煤與石油焦的原因。 張喬維表示,依環保署調查,雲林六成空氣污染來自本地的工廠及汽車廢氣排放,為更嚴格監控六輕污染排放量,已要求六輕架設大氣混合層監測設備,數據將作為污染調查研究之用。 六輕︰風向不對...

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釋昭慧為何怕聽真話?

0 意見
作者: 蔡信德 | 民報 – 2015年2月25日 下午5:14 相關內容 看相片 釋昭慧為何怕聽真話? 我們社會講真話的人實在屈指可數。因為社會大眾很少聽過真話,也怕聽真話。真話賈禍的事所在多有一一既然說真話、聽真話這麼辛苦,那又何苦來哉?不說、不聽也罷。這是台灣社會自遭國民黨轉進迄今,養成這個也怕,那個也怕的積習舊染。因此人人為求自保:反正事不關己,少去招惹為妙。 話說柯P日前談及慈濟內湖社福園區開發案,只是感慨地說了一句真話:「要改成開發,奇怪耶!」隨即惹來玄奘大學社科院長釋昭慧的一頓痛責。她氣急敗壞指陳柯 P恩將仇報,羞辱慈濟,將冷眼靜待「善惡必報」的昭昭天理。她的這一番陳詞,是帶有詛咒性意味的。以一介出家人,竟爾出此誑言,我們不禁要說:師太,妳真的言重了。 其實,慈濟在台灣各地擁有「濟世」的土地為數不少,卻也引來地方居民及環保團體的強烈抗議。既言「內湖保護區」,卻又變更作為開發之用,實在令人費解。過去國土規劃,「保護區」常被假開發之名而行變更之實橫遭破壞。且問:倘使該保護區可...

許常德:如果慈濟那麼正派 請公開帳目

0 意見
許常德:如果慈濟那麼正派 請公開帳目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2015年2月25日 下午1:38 慈濟內湖園區引發爭議,音樂人許常德在臉書上貼文說,以一個行銷的角度來說,就算拿了五千萬去賑災,經過穿上制服和報導後,是可以再募得數倍的捐款的。他認為,釋昭慧一再提及慈濟做的好事,讓人覺得怪,那本來就是拿了捐款該做的事,不該拿來說是什麼貢獻。許常德說,真正行善者是捐款者,慈濟做這些事也得了名與利,不該再多居功。對於釋昭慧提到慈濟在各地救災,他說,慈濟只是號召者,如果慈濟夠像釋昭慧那麼正派,就可以公開所有帳目,這不是最好的反駁嗎?不公開不說明,跟國民黨面對黨產的態度很像。 ...

風評:佛行人間 也得遵行世間法 - 慈濟. 內湖社福園區開發案]

0 意見
風評:佛行人間 也得遵行世間法 作者: 主筆室 | 風傳媒 – 2015年2月24日 下午2:16 二0一五年還沒開春,釋昭慧一番天理昭昭,痛責台北市長柯文哲之言,立刻引來正反兩方翻「臉」大戰,為的是慈濟內湖社福園區開發案。因為柯文哲接受《建中青年》專訪主要是在說自己與財團對抗,談慈濟園區其實有一句話,「花一大筆錢買保護區的地,要改成開發,奇怪耶!」 此案拖了十幾二十年,時空環境大不同,說法是當年台北市政府與內政部基於國內缺乏兒童發展復健專業醫療單位,因此聯袂拜訪證嚴法師,並經過當時政府單位的引荐遴選與擔保後,才擇定內湖現址。從時間推算,拜訪證嚴的內政部長可能在黃昆輝或林豐正,台北市長則是黃大洲,但證嚴購地完成時間在一九九七年,此刻的台北市長已經是民進黨籍的陳水扁,前立委林正杰安排扁與證嚴見面,但當時以居民公投反對擱下,肆後兩任市長包括馬英九和郝龍斌,都沒讓此案通過,郝龍斌任內更直接確定保護區不得輕易變更的處理原則。由是觀之,要柯文哲同意此案,大概難如登天。 柯文哲「奇怪說」惹怒釋昭慧,因為這塊地自始非慈濟主動...

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

台灣幼教亞洲第一 大陸照搬

0 意見
台灣幼教亞洲第一 大陸照搬 作者: 記者簡立欣╱台北專訪 | 中時電子報 – 2015年2月23日 上午5:50 旺報【記者簡立欣╱台北專訪】 「大陸幼教政策可說是緊追著台灣不放!」台灣幼兒教育傲視亞洲,愈來愈重視學前教育的大陸看見台灣「軟實力」,除了政策亦步亦趨,也以省為單位紛紛送師範體系官員、教授、學生、業者來台取經,想要一次移植「台灣經驗」。 台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系系主任林佩蓉表示,幾年前大陸開始推動「學前教育行動計畫」,第一期3年計畫砸下500億人民幣解決「入園貴、入園難」也就是「量」的問題,現在上海已經做到超過7成幼兒園是公立,比台北市的不到3成青出於藍,連上海郊區也有專為農民工子女設立的幼稚園。去年大陸「學前教育行動計畫」進入第二期,又砸500億人民幣解決「質」的問題,重中之重是改善課程,最重要取經對象就是台灣,今年他們還要仿照台灣全面舉辦幼教老師資格檢定考。 林佩蓉說,台灣高端幼教做得好,包括香港、南韓、新加坡以及中國大陸都來台取經,倒不是台灣設備有多新穎,像台北市最好的幼稚園南海幼稚園,跟上海五星級幼稚園比起來可能只有兩三顆星;台灣幼教優勢主要是「人」,也就是人本理念,以及台灣幼教課程中西合璧,「既不像西方幼教『玩』到底,也不像東方幼教『教』到底!」 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