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溝通技巧不良,反而加深兩個世代的代溝!」針對清大陳為廷嗆聲教育部長事件,高雄醫學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周逸衡受訪時如此表示。周逸衡指出,台灣教育欠缺教導學生溝通技巧,才會有今天這樣的狀況;立委張曉風則說,溝通本就需要長時間的不斷反應與堅持,特別是要以堅定、婉約的態度,代替嚴厲的怒罵,才能獲得善意的反應。
針對清大學生陳為廷3日於立院備詢台上批判教育部長的言辭,引發外界兩種聲音的激辯。周逸衡指出,台灣教育鼓勵學生多多參與公共事務,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學校卻沒有教導學生如何溝通?如何選擇場合做適當的意見表達?而教育部也應該了解溝通管道,像是學生指的公聽會,是否有障礙?是否讓學生能得到鼓勵,勇於發言?
周逸衡表示,陳為廷的意見表達不夠清楚、訴求太多,且溝通載具(語言、肢體)運用不良,才會把訴求弄得更亂;而教育部應該將統計數據攤開來給學生看,邀集各校學生會長,分為北、中、南、東四大區域,召開公聽會,告訴學生台灣現行的學費是低於成本的狀態,讓學生對於學費政策不再有誤解。
立委張曉風表示,並非只要意見表達就可馬上獲得回應,政策決定者總會有自己身處地位的兩難,就連國父都是革命11次,並貢獻其一生,才使得事情有些轉變,因此要溝通、要提出訴求,便要有堅持、恆久及婉約的態度,且不能有自以為義的想法,「溝通本來就是一件困難之事。」她說。
另外,張曉風指出,陳為廷指蔣偉寧「說謊」,但在蔣偉寧尚未構成說謊的事實下,如此的道德指控實在過於嚴重,教育部也應該要為教育體制培養出這樣的學生道歉;至於溝通管道,張曉風認為,陳為廷應先依循較平和的管道,像是寫信或投書等方式,較容易收效。
事後,陳為廷也於聲明書上坦言,針對蔣偉寧當時的發言,忍一忍也就過了,但他最終還是忍不住,確實不夠聰明,不過他認為,他的批評、立場並沒有錯;而蔣偉寧也發表聲明表示,對於學生因訴求長期未獲回應,導致出現部分情緒表達,承諾將會找機會聆聽學生訴求,並再度肯定與支持學生參與公共事務。
0 意見:
張貼留言